地区:全国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煤炭人讯:为全面系统总结2024年度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
煤炭人讯:6月7日上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省能源..
党建领航共建共赢淮北矿业集团与南京钢铁集团举行党委共建暨..
节能环保
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河北亟需“绿色崛起”
2016-04-25 20:11:58   来源: 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绝对是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的“香饽饽”。《中国能源报》记者蹲点一天半,终于将这位“最热”厅长“逮住”。对于人们最关心的河北雾霾问题,陈国鹰表示,河北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改善环境,“2017年,污染物水平下降25%的目标一定会完成!”

  “伤筋动骨”也要调产业结构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数据,在全国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河北占据7席,面对这一结果,河北立下“军令状”, 争取“三年有好转、五年大改善”。

  据陈国鹰介绍,针对大气污染,河北省打出了“压钢减煤治气控车抑尘增滤”的组合拳,其中重点是淘汰落后产能,压减煤炭使用。

  “河北历史形成的产业结构偏重,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比例大,传统工业在工业结构中占八成以上。河北省2012年能源消费总量3.02亿吨标煤,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是176.1万吨和134.1万吨,分别居于全国的第二、第一和第三位。”陈国鹰说,“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煤炭消费达到2.71亿吨,占河北能源消费产量的8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如此大的消耗和排放,资源和环境难以为继。”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2013年,河北省境内的大量炼钢厂、水泥厂已被逐步拆除。然而,外界亦有担忧,如此大规模淘汰产能,河北省经济怎么办?

  “这是河北治霾的最大难点。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对河北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据初步测算,仅完成钢铁的压减任务,就涉及60多万直接和间接的就业人员,每年需支付社保资金将近200亿元,几年内影响直接和间接税收达到500多亿元。”陈国鹰说。

  尽管如此,陈国鹰表示,河北省委省政府态度仍然非常坚定,“伤筋动骨也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环境质量改善的脱胎换骨”。河北省提出走绿色崛起之路,制定了“6643工程”(到2017年完成6000万吨钢铁产能削减任务,6100万吨水泥、4000万吨标煤、3600万重量箱玻璃产能削减任务)。

  此前,河北省省长张庆伟也表示,河北省落后产能退出后,将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

  今年减污4%

  陈国鹰说,今年一二月份,河北省达标天数增加了3天,重污染天数减少了4天,PM2.5数值同比降低了12.8%,PM10降低了9.8%,二氧化硫等6项主要污染物指标都在下降,“大气污染止跌显好”。

  谈到具体的治霾措施,陈国鹰表示,数字计划更能说明问题,“省里制定的目标是,今年大气污染物水平下降4%。具体而言,今年力争压减粗钢1500万吨、水泥1000万吨、煤1500万吨、标准重量箱平板玻璃1800万吨。钢铁、水泥、玻璃和化工,是河北的四大当家产业。大力度压缩它们,足以显现河北治霾的决心。”

  此前一轮重污染天气时,环保部组织6个督导组进行抽查,发现河北省部分企业存在违规偷排的现象。对此,陈国鹰称,钢铁企业作为排放大户,由于生产过程长、排污节点多、污染物种类多,是监管的难点。今年将限制排放总量,年底之前省内的“排放大户”都将实现****监督。

  对于企业屡查屡排的现象,陈国鹰呼吁,国家应尽快出台新的《环境保护法》。“法律里应该增加对企业污染的约束,让污染环境的企业付出巨大成本。”

  京津冀将出十项联控措施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陈国鹰介绍,区域协同发展具体到环保方面,一是编制区域环境战略的总体规划;二是实施重大项目的环评会商;三是建立区域空气质量的预警预报应急联动机制;四是建立区域内机动车管理的信息平台;五是共同向国家申请大气治理的有关政策和支持等。

  “北京市环保局正在牵头做这件事情,京津冀及周边6省市区环保局负责人已经碰头,将在十个方面出台联防联控措施。”陈国鹰说。

  陈国鹰认为,京津冀的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最大,要求也最高。在“国十条”之外,还应出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计划。“最根本的是先把自身的污染问题解决好。同时加强联防联控,即同步治理、同步推进、联防联控。”他还表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有必要写入立法。

  “‘国十条’给河北省确定的目标是,到2017年,PM2.5指标下降25%,大强度与大力度之下,这个指标一定会完成。”陈国鹰说。


 

煤炭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人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煤炭人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煤炭人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煤炭人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上一篇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扶持有望加码 下一篇特高压:“治霾良方”背后存争议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