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全国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2026世界煤炭科技创新大会暨2026世界煤炭工业博览会
煤炭人讯:为全面系统总结2024年度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
煤炭人讯:6月7日上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省能源..
节能环保
长三角联手治理雾霾初获成效
2016-04-26 18:07:18   来源: 解放日报
 无论你有无察觉,你所身处的长三角,空气质量确在小步提升。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全国范围横向比,今年10月,长三角区域25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平均达82.7%,高于全国74个纳入监测范围城市的平均水平16.8个百分点;区域范围纵向比,长三角25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高出去年同期6.9个百分点,PM2.5和PM10的月均浓度分别下降9.1%和5.5%。
  
  面对脆弱、流动且欠稳定的大气,如此成绩单至少可证明:自今年初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启动以来,长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已溢出空气质量的“红利”。在治霾这场“长跑”中,三省一市正日积跬步,为求同一片蓝天。
  
  防治条例单列“长三角协作”
  
  空气无界,雾霾笼罩下的环保路径却无比清晰——法治大气,制度为先。
  
  今年1月7日,由长三角三省一市和国家八部委组成的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正式启动,并在沪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所研究制定的《长三角区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条条干货:敲定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强产业结构调整、防治机动车船污染、强化污染协同减排等六大重点,并划定最后期限——到2017年底,苏浙沪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安徽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长三角区域至少提前1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到2015年,苏浙沪实现黄标车全部淘汰;到2017年,苏浙沪PM2.5浓度在2012年基础上下降20%左右,安徽PM10平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等等。
  
  而今年7月,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在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高票通过,其中最亮点,在于将“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单独成章。这部已于10月正式施行的条例,明确“与长三角区域相关省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协调合作机制,定期协商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重大事项”、“研究制定区域统一的货运汽车和长途客车更新淘汰标准”、“会同长三角区域相关省,建立长三角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机制”、“会同长三角区域相关省,在防治机动车污染、禁止秸秆露天焚烧等领域,探索区域大气污染联动执法”等,由此进一步将长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区域联防联控小试身手
  
  一场场惊动业界、向落后产能与雾霾源头宣战的治霾革命就此展开,其核心要义在于:强调同步,大家齐动!
  
  这一年来,苏浙沪三地燃煤电厂已基本实现脱硫、脱硝,高效除尘治理全覆盖。为响应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能源局开展的“探索燃煤电厂按照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实施超低排放技术改造”的专项行动,上海目前已完成3台燃煤机组改造,浙江完成5台,另15台正实施改造,江苏首批21台示范工程也在进行中;
  
  燃煤锅炉和炉窑清洁能源替代迅速展开,三省一市携手推进禁燃区建设,今年1月至10月共实施7844台燃煤锅炉和炉窑清洁能源替代; 
  
  机动车污染防治铁腕启动,三省一市分别划定黄标车限行范围,今年1月至10月共计淘汰83万辆黄标车和老旧车辆;
  
  工业污染防治同样动真格,上海出台了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及能效指南等指导性文件;江苏在9个省级沿海化工区开展整治试点;浙江将5740家企业纳入重污染高能耗行业整治范围,目前已完成整治5237家;安徽对504家重点行业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此外,结合国家发改委1.5亿元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资金,江苏、上海加大落实补贴推进综合利用,浙江以点促面构建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安徽更彻底,在主流媒体上公布秸秆焚烧火点。据统计,长三角区域火点数同比下降了八成。
  
  而总部设在上海、预计将于2015年底全面建成的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已在今年8月南京青奥会和11月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中进行了实战演练。尤其青奥会,根据中心所提供的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服务,三省一市23个城市共同实施保障措施。今后,若遇重污染天气,长三角各地政府也会联手进行停产限产等强制措施。
  
  “源解析”将成治霾重拳
  
  据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介绍,目前,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正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建成后将分江苏、浙江、上海3个分中心,包含可视化会商、监测数据共享与综合观测应用、排放清单管理、预报预警、区域预报信息服务等5个系统,可为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今年1月27日至今,长三角区域中心已开展近50次区域可视化预报会商。
  
  治霾需要科技支撑,知霾从何来,方可治霾。能否找出重要污染源决定着能否彻底治理大气污染,这也是区域间联防联控的根基。根据环保部要求,今年年底前,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区域将向公众公布权威的雾霾“源解析”报告。
  
  据记者了解,传统对于雾霾中污染源的解析,多采用离线手工采样的办法,最快也需3个月出结果,面对严重污染尤其是公众焦灼疑问时,如此“蜗速”,往往陷入“等不起”的尴尬。但目前,长三角各地已在争取主动,尤其是建在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今年初通过环保部的建设可行性论证,目前已突破了PM2.5在线来源解析和提前48小时污染来源数值预报等关键技术。上月开始,该实验室已选取长三角区域11地进行布点,将更权威、准确地对空气污染源及成因进行分析,为长三角下一步联防联控“靶向性”治霾提供重拳。
煤炭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人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煤炭人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煤炭人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煤炭人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上一篇北京最严治霾法规实施9个月 违法.. 下一篇美媒称中国限煤遭遇地方执行难:..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