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全国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煤炭人讯:为全面系统总结2024年度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
煤炭人讯:6月7日上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省能源..
党建领航共建共赢淮北矿业集团与南京钢铁集团举行党委共建暨..
节能环保
青岛节能建筑一年省煤61.4万吨
2016-04-27 18:01:30   来源: 青岛晚报

摘要

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生态文明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民生活宜居幸福的必然选择。为此,山东省社科联、青岛市社科联、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市现代服务业研究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生态宜居委员会联合举办“低碳环保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研讨会,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推进改造建设节能建筑。

 

    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生态文明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民生活宜居幸福的必然选择。为此,山东省社科联、青岛市社科联、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市现代服务业研究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生态宜居委员会联合举办“低碳环保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研讨会,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推进改造建设节能建筑。

    以环境治理促进城市宜居

    随着中共中央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生态文明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民生活宜居幸福的必然选择。面对经济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新机遇,增强危机意识,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环境治理、推动社会公众强化环保意识,以环境治理促进城市宜居、百姓幸福,将形成新常态下城市生态建设、经济发展新优势。

    据了解,9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专家表示,这个方案是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部署,改革要遵循“六个坚持”,搭建好基础性制度框架,全面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倡导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

    “当前中国发展的最大挑战不是经济发展,而是低碳化挑战,在未来的国家发展中,当中国的碳排放量标准超标时,我们就需要向其他国家购买碳排放量。”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中国社科院研究院梁本凡说,未来中国城市的发展重中之重是低碳生态发展,而不是城市建设,应该主动放缓投资规模、投资速度,在平衡发展方面下足功夫。

    “青岛的天是蓝的,海也是蓝色的,在国内宜居城市中处于领先的位置,是一座国际化的旅游城市。”梁本凡说,但青岛不应该只是一座旅游城市,还应该成为区域性的,以东亚、太平洋等区域为对象的高端服务业城市,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放弃那些高耗能的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要找准城市的定位,城市功能国际化,发展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梁本凡表示,人们要倡导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少吃那些过度包装的食物,因为容易产生垃圾,从而污染环境,而且人们在装修房子的时候,可以继续使用老家具、旧家具,这样既可以节省费用,又避免了新家具中甲醛等有害物质对环境的破坏。

    山东省城市发展研究基地主任张伟也表示,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比如,城市可以多设置一些公共自行车,方便市民出行,还可以鼓励拼车,这样就可以减少私家车的数量,从而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青岛市旅游城市,一到旅游季节,四面八方的游客到来,这就加重了青岛的交通压力,堵车现象严重,提倡市民出行多坐公交车,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新闻延伸新建建筑需要严格执行节能标准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同时又是一项资金需求巨大,融资和改造困难的难点工程。为此,青岛创新拓展融资渠道,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筹措改造资金,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节能改造。”市节能办副主任赵云峰介绍,“十二五”期间,争取资金约2.82亿元,全市共完成节能改造835万平方米,改善了10万多户居民的住房条件和生活质量,每年可以节约煤炭约5.6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5.02万吨,扩大供热面积约500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供热需求矛盾,推动供热行业健康有效发展。

    赵云峰介绍,新建建筑要严格执行节能标准,创新监管模式,打造“闭合式”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重点把好用能评估、施工过程监管、节能工程验收关,确保所有新竣工建筑达到节能标准。安排工作人员驻点建设项目,做好日常监管,检查建设工程执行节能标准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情况。通过这些措施,全市近年来累计完成新建节能建筑面积5500万平方米,占民用建筑的比例为100%,这些节能建筑每年可节约能耗61.4万吨标准煤,节约土地1.6万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3.2万吨。

煤炭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人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煤炭人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煤炭人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煤炭人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上一篇如何实现传统煤炭向洁净煤的转身? 下一篇煤制气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最优选择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