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全国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煤炭人讯:为全面系统总结2024年度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
煤炭人讯:6月7日上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省能源..
党建领航共建共赢淮北矿业集团与南京钢铁集团举行党委共建暨..
节能环保
环保产业频遇资本瓶颈 绿色金融如何“点绿成金”
2016-04-27 21:26:31   来源: 经济导报

 资源组合开发等创新模式可以撬动社会资本环保投入,环保资金使用应逐步转变为效果导向,财政资金使用应由买工程转变为买服务,推进环保投资从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

   “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控制好环境,环保投入须达到 GDP的 1.5%以上,我国则须更高。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 GDP的 3%以上。”15日,在由环保部、山东省政府提供支持,环保部环保对外合作中心、山东省环保厅、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主办的“中日韩绿色金融研讨会”上,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副理事长张建明如是说。他表示,多地绿色发展几乎完全有赖于政府政策及资金的支持,资金瓶颈突出。

   发展绿色金融,在“十三五”规划中被明确提出。如何真正通过市场化手段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一系列探索显得弥足珍贵。

   绿色金融缺口

    社会环保总投资规模可观、环保产业融资需求巨大,为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提供了市场机遇。

  “‘绿色化’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制约山东产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山东省环保厅副厅长葛为砚介绍称,山东省 GDP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广东和江苏,但万元工业增加值 COD、SO2排放强度以及单位国土面积 COD、SO2排放强度比广东、江苏、浙江等省高出 10%以上。据悉,2014年,COD、氨氮、SO2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污染物排放量的 7.8%、6.5%、8.1%和7.7%,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居全国首位。经测算,山东省 COD、氨氮、SO2和氮氧化物的环境容量分别为12.35万吨、0.41万吨、71万吨和 57万吨,大部分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已远超环境容量。

   “山东省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偏重,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而污染治理要求很高,水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全世界最严,必然促使山东成为全国最大的环保市场。”葛为砚说。

    据透露,山东在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农村与土壤环保等重点领域融资需求巨大。

    受益资产证券化

    在环保市场融资需求不断增大的当下,证券化产品的发行效率也在不断提升,市场规模渐渐扩大。

    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所固定收益部总监谭永晖介绍,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涵盖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各类产品。可以盘活社会存量资产,丰富融资途径,降低融资成本。

    据她介绍,资产证券化主要方式包括:以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作为基础资产,一般为收费收益权,例如:污水处理收费收益权、可再生能源相关的电力上网收费受益权;以融资租赁合同项下的债权为基础资产,例如:融资租赁合同项下的租赁物一般为环保行业固定资产(机器设备等);以环保企业的应收账款作为基础资产,例如:环保服务合同项下合同债权,烟气脱硫服务费合同债权项目。

   “截至今年 11月 27日,深交所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数量达 83只,累计发行规模为 958亿元。涉及环保行业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共有 6只,融资规模总计 107亿元。涉及领域为污水处理、水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光伏发电等。”谭永晖说。

    谭永晖举了深交所上市公司凯迪电力环保证券化的案例。她表示,凯迪电力主营业务主要分为生物质发电、煤炭销售、电建总承包和环保发电四块。由于生物质发电建设周期长、投入大,面临资金瓶颈,该公司在引入证券化之后收效显著。2014年,凯迪电力实现营业总收入 28.49亿元,其中生物质发电板块收入大幅提高至 14.83亿元,占当年总营业收入的 52.05%。

    环保融资新路径

    事实上,筹措环保资金的新路径正在探索。

    环保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张士宝 15日分析称,公共产品服务供给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过去有些项目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和投资回报模式,今后必在机制上开展创新。对公益性项目而言,除采用政府付费方式以外,还可以鼓励不同类型项目捆绑、资源组合开发等盈利模式创新。资源组合开发等创新模式可以撬动社会资本环保投入,将成为筹措环境保护资金的新途径。环保资金使用应逐步转变为效果导向,财政资金使用应由买工程转变为买服务,推进环境保护投资从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

    在张建明看来,根据官方确定的 2020年碳强度大幅降低等节能减排目标,除环保设备、环保行业相关产业、低污染产业外,绿色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可能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点。

煤炭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人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煤炭人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煤炭人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煤炭人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上一篇环保施压 国际煤价“50”关口恐不.. 下一篇国务院力推清洁能源 一天核准4核..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