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全国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煤炭人讯:应急管理部党委决定:郑景奇同志任信息研究院党委..
节能环保
一种新清洁能源获得重大突破 我国可采量达17万亿吨标准煤
2017-09-07 08:32:16   来源: 央视

   记者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了解到,日前我国科学家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处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这是我国首次钻获温度最高的干热岩体,实现了我国干热岩勘查的重大突破。

  干热岩是一种新兴地热能源,可以用来地热发电,埋藏在数千米的地下,温度在150度以上。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地热室主任 张森奇:和传统水热型的地热相比,干热岩是一种以固体形式存在的高温岩石,温度更高,能量资源更丰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其他环境问题,也不受到过多的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次在青海共和盆地,科研人员先后攻克了地质选址、高温钻井、深孔高温高压测温等关键技术,在成功施工的5眼干热岩勘探孔中,均钻获干热岩体。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处长 严维德:这五口井在打到2000多米的时候都接触到了干热岩,而且在3705米的时候打到了236度的干热岩。我们不仅取得了我国的干热岩勘查的突破,而且按照国际品质,我们找到了高品质的干热岩。
  同时,科研人员还采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放射性调查等综合技术手段圈定干热岩有利勘探区18处,面积达到3000多平方千米。

  神奇的新兴地热资源:干热岩
  干热岩是指埋藏于地下3到10千米,是没有水或蒸汽的、致密不渗透的高温岩体。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地热室主任 张森奇:随着地球的由表到里,地球的温度在不断的增温,从这个角度来看,干热岩是无处不在,同时它的资源量也非常大,我们国家的资源量和美国的干热岩资源量约在一个数量级上面,所以它是极富潜力的一种潜在的资源。
  根据初步测算,地壳中3到10千米深处干热岩所蕴含的能量极其可观,相当于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所蕴藏能量的数十倍。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中心地热室主任 张森奇:由于水热型的地下热水它如果是不合理的过量的开采的话会出现水位下降,或者是资源枯竭的情况,而干热岩资源它稳定、均匀,来自于地球内部的供热,所以相对来说它的潜力会更大。
  近期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地热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将有力促进干热岩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中心地热室主任 张森奇:干热岩开采出来用于发电、用于供暖,也可以用于强化石油开采等方面,所以干热岩的开发利用的方向也是比较广泛的。

  全国陆域干热岩可采量达17万亿吨标准煤
  知道了干热岩是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那咱们国家资源量“家底”是多少呢?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初步评价全国陆域干热岩资源量为856万亿吨标准煤,根据国际标准,以其2%作为可采资源,全国陆域干热岩可采资源量达17万亿吨标准煤。

  综合分析研究地质构造、侵入岩体分布等地质条件,科研人员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西北等地区圈定了数处干热岩勘查有利区。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环境地质部教授级高工 张二勇:受地质条件的影响,我国的干热岩分布储存的情况比较复杂,但是根据我们的初步调查结果,像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和青藏高原地区是干热岩将来勘察开发有潜力的地区。
  专家表示,特别是青藏高原,它在隆升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地热资源。从干热岩地热资源区域分布看,青藏高原南部资源量巨大且温度最高。

  干热岩应用前景广阔
  干热岩作为一种高效低碳清洁能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热资源专家表示,在未来的应用上,只要规模化开发利用,将有效降低温室效应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干热岩能源是国际社会公认的高效低碳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过程几乎不产生氮硫氧化物等污染物,如实现技术突破,规模化开发利用,将有效降低温室效应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干热岩发电技术它不受季节、气候制约,利用干热岩发电的成本仅为风力发电的一半,只有太阳能发电的十分之一。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环境地质部教授级高工 张二勇:因为干热岩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利用岩体的热量,通过注入凉水,吸收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进行利用,所以,它的整个生产过程开发利用的过程,几乎不产生氮硫氧化物这种污染物。
  实际上,从上个世纪70年****始,全球多个国家一直在进行着干热岩的开发利用试验研究,目前国际上美、英和澳大利亚等国已建立了多处开发利用试验研究基地。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环境地质部教授级高工 张二勇: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干热岩的勘查开发。像在美国已经初步在某些地区进行了干热岩的实验性发电。总体来看,干热岩的开发特别是商业开发,目前还处于一种探索的阶段。



煤炭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人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煤炭人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煤炭人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煤炭人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上一篇世界最大火力发电厂用科技创新推.. 下一篇第二届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