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全国一半的灯,烧热华北一半的炕。”作为中国重要能源基地,60多年来,山西累计产煤140多亿吨,为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
破解“煤电顶牛”推进能源产业协调发展
“试水”能源审批改革推进煤炭清洁利用
发电是低热值煤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政策等诸多因素,这项产业发展缓慢,过去山西低热值煤发电机组占比不到9%。全国煤矸石发电机组容量仅3000多万千瓦。 十八大后,中央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去年6月,国家能源局委托山西负责“十二五”期间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布局及核准。这是我国电力项目核准有史以来最大容量的委托授权,涉及机组2000万千瓦左右。国家电力项目审批首次“放权”省级政府。作为首个承接这项放权改革的省份,山西一年间为四批24个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发放路条,能源审批制度改革做出有益探索。 大同煤矿集团朔南低热值煤热电厂项目筹备处处长付占峰说,这个项目从拿到路条到最后核准,再到工程建设,约3年就可投运。以前曾有过跑10年拿不到路条的先例。据了解,仅这一个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消耗煤矸石等低热值煤资源约320万吨,节约130万吨标准煤。 中央的权“放得下”,地方要“接得好”,须依法合规用好审批权。山西省发改委负责人介绍,山西出台“低热值煤发电20条”,制定了十项准入条件,环保、节能、节水等核准条件甚至高于国家标准。项目实行高门槛遴选、高效率办理,注重竞争,媒体公开,纪检部门全程监督。 到今年7月下旬,四批24个项目共2000多万千瓦机组已全部发放路条。项目遴选结果全部在山西省发改委网站和当地媒体公示,程序公开透明。 电力审批改革的“山西试验”不仅为国家能源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积累了经验,还将直接推进我国煤电产业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进程。低热值煤发电可实现煤炭分级利用,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增加煤炭附加值。 山西省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如果山西每年产生的低热值煤全部用于发电,将节约置换出高热值原煤近亿吨,不仅经济效益可观,还可大幅改善矿区大气和土壤环境。 让“污染的煤”变成“科技煤、清洁煤” 当前,生态文明成为国家立足政治高度的战略抉择。对传统能源实施清洁高效利用是我国的现实选择。山西把“清洁烧煤”作为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以科技手段支撑煤转电、高端循环、固废利用,“污染的煤”装进“科技的筐子”,变成“科技煤、清洁煤”,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几十年来,我国“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煤炭以“蚂蚁搬家”的方式运到东部地区,仅山西就有30多万辆卡车长年奔走于西煤东运的路上。这种运输方式不仅消耗大量石油,而且造成严重的粉尘污染和公路损耗。 依托特高压技术,实现“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是转变煤炭利用方式的有效途径。山西省电力公司资料显示,1000千伏山西至湖北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是世界上首条投入商业运行的交流特高压工程,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工程投运5年,累计外送电量相当于减少标煤运输近1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10万多吨。 变输煤为输电成为山西新的战略取向。去年全省外送电790多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煤运输2400万吨。同时,山西所有燃煤电厂率先建成烟气脱硫设施。 “北京平均每5盏灯,就有一盏是朔州点亮的。”山西省朔州市经信委副主任高钥介绍,朔州市是京津唐地区的电力输送基地,采煤、发电每年排放粉煤灰等废弃物近5000万吨,历年堆弃的粉煤灰达1.8亿吨,堆弃、自燃造成大量粉尘和有毒气体排放。 废弃物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科技助推“点废成金”,发展理念的转变源于科技的创新。 朔州市通过科技手段把废弃物变成了新资源。朔州市与16所高校合作研发废弃物利用技术,取得14项专利,建成80多家固废综合利用企业,每年2200多万吨废弃物变成新材料、化工产品等。这项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0%左右,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曾经被丢弃的煤矸石、高硫煤成为工业原料。山西潞安集团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自主研发的煤基合成油技术使“臭煤变成香煤”。这项技术用高硫煤生产出清洁柴油和高端化工产品,盘活潞安集团上百亿吨的高硫煤资源。 煤层气俗称“瓦斯”,依附于煤层之中,是煤矿安全的祸首,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煤层气是高效清洁的能源,1立方米纯煤层气热值相当于1.22千克标准煤、1.13千克汽油。我国煤层气储量约30万亿立方米,居全球第三。山西煤层气储量占全国三分之一。由于煤权、气权分置以及技术滞后等因素,大量煤层气被烧掉或直接排放,造成空气污染、资源浪费。 山西是国内最大的煤层气利用基地。由于历史原因和矿权审批体制,煤层气矿权由国家相关部门审批,山西境内不少煤层气权由央企所有,煤炭矿权归山西省属及地方企业所有,气权与煤权长期分置导致煤层气难以更大规模开发利用。 去年,国家相关部门同意山西开展煤层气矿权两级管理试点前期工作。山西提出“煤层气20条”政策,深化矿权管理改革,鼓励不同性质企业参与竞争,通过支持设立民间煤层气创投基金等多方措施,实施煤层气大规模商业开发,从根本上解决煤层气矿权和煤炭矿权分置、重叠问题。 山西晋煤集团建成煤层气开发技术研发体系,拥有煤层气方面国家专利120多项,成为全国最大的煤层气开发基地。煤层气广泛用于发电、汽车、生活等领域。近五年来,晋煤集团累计利用煤层气60亿立方米,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9000万吨,累计获得碳减排收益5亿多元,“煤矿杀手”变身清洁能源。 能源革命赋予煤炭产业新机遇 “我建议山西省尝试建立一个绿色银行体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任主席劳伦斯·布鲁姆说,“这个体系需要和政府进行合作,对高校和政府之间的合作进行科技投入,以此获取一些世界先进技术。由于煤炭的因素,山西将走在煤炭新科技领域的前列。我们需要很快地去做它,因为时间非常紧迫。” 9月16日,第五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暨2014低碳发展高峰论坛开幕。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国内清华大学等65所高校、中国科学院等69个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600余人参加了2014低碳发展高峰论坛。 在本次论坛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任主席劳伦斯·布鲁姆、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国务院参事刘燕华、中科院院士费维扬等专家学者,围绕“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主题,作了《探寻山西低碳发展之路》《碳排放与碳交易》等演讲,对创新驱动、低碳发展、绿色转型提出了真知灼见。 目前,国内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越来越明显,煤炭粗放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被社会高度关注。虽然煤炭工业面临重重挑战,但在我国的能源主体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在未来的30年到50年,煤炭仍将是中国最安全可靠的能源和重要的战略物资。 在这次高峰论坛上,山西明确提出,山西将实施煤炭消费、供给、科技和管理等诸多领域革命,坚定不移走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推动煤炭消费革命,坚持控制总量、节能优先,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镇化节能,突出抓好燃煤电站超低排放;推进煤炭供给革命,建立多元能源供应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引领、多元均衡、绿色低碳、充满活力的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推进煤炭科技革命,围绕煤炭安全、清洁、高效、低碳发展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推进煤炭管理革命,在率先开展煤炭清费改革的基础上,推进煤炭销售体制改革、煤炭资源市场化配置、国有煤炭企业改革、煤炭监管体系改革,加强煤炭法规制度建设和煤焦领域反腐败,构建低碳发展新机制。 在论坛上,专家学者对山西实施煤炭革命给予肯定。“绿色低碳发展可以给山西的经济转型提供动力和新的发展空间。低碳发展将推动终端需求的升级,为一大批新兴产业提供广大市场。”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说。 |
煤炭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人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煤炭人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煤炭人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煤炭人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上一篇:云煤能源布局清洁能源 | 下一篇:环保组织:煤炭对中国PM2.5贡献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