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火力发电厂永远都是高耸的烟囱冒着滚滚黑烟,锅炉炉渣堆成一座座小山……不过,2013年12月初,当记者走进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兴能发电公司时,脑海中那副不太美丽的画面却完全被打破:干净整洁的厂区中,别说“炉渣山”了,连一点点煤的影子也看不到。 事实上,这只是焦煤集团转型发展中的一个小小片段。在低碳“宣言”席卷全球的今天,焦煤集团清醒地认识到:对人类而言,有限的资源实现集约化利用,是一种担当;对国家而言,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是一种责任;对企业而言,坚持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是正确抉择。正因如此,焦煤集团近年来跨越式增长的背后,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的日趋合理更加引人注目、让人深思。 高效发展,新科技带来高回报 在兴能发电公司宽敞的储煤棚里,两堆人字形的煤堆各高18米、重3万吨。堆料机把来自附近5个矿的煤,配比堆出123层,而亚洲最大的料耙源源不断地将它们喂给锅炉,产生电量点亮千家万户。 兴能发电公司是真正的坑口电厂,它建在距年产原煤500万吨的屯兰矿井主斜井口仅800米的地方,与其他四个矿井的距离也均在13公里以内,并且都有铁路专用线相连。总经理薛聪和他300多人的团队在这里“照看着煤企的电厂”。 “这样,不仅能消除传统煤炭堆放过程中的污染,更能减少燃料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消耗。”薛聪告诉记者,把电厂建在坑口,不仅变输煤为输电,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发电成本,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记者了解到,在洗煤过程中,五座选煤厂每年要产生1100万吨中煤和煤泥等副产品,其中,中煤、煤泥、煤矸石的平均发热量分别有4600大卡、4000大卡、1600大卡。过去,煤矸石被抛弃,中煤被低价销售。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不说,还因运输、治理等环节增加了企业支出,极大地浪费了煤炭资源。 兴能发电公司的建立改变了这一切,从前的燃煤废物变成了发电的重要燃料,相当于在几乎没有投资的情况下,为国家建起了一座1000万吨的大型煤矿。为了解决缺水缺地的问题,兴能发电公司一期工程在全国首家使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直接空冷技术,无需建造冷凝塔,土地的占用量和水资源的消耗 大大减少。与此同时,兴能发电公司还把“变废为宝”的目光投向了矿井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中水闭路循环冷却技术可以回收复用废弃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我们不单单是依靠引进技术和设备,我们也注重自主创新,提高自身的技术研发实力。”焦煤集团技术中心负责人说,由焦煤集团自主研发的4米—5米的厚煤层高效安全全厚开采新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循环发展,产业链“传递”新成效 2012年,焦煤集团的非煤产业收入实现1286亿元,同比增加578亿元。特别是,西山、汾西、霍州三大工业园区稳步推进,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旗下,亿元以上公司达38家,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51亿元,首次实现了真正全行业扭亏盈利。 作为一个煤炭企业,想要在非煤产业获得这样的成绩,从事煤炭行业的都清楚有多不容易。 记者2011年在临县城庄沟杨寨村附近的焦煤集团吕梁山工业园区庞庞塔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曾看到,在建斜井正上方的地面上铺设着几条粗长的管道,管道下方连接着的众多小管道插入了地层,像是几条巨型蜈蚣爬在地面。原来,那是由于当地地表水丰富,因此专门采用了世界先进的地表水冻结技术,通过输送液氮至地下,冻结地层中的地表水,然后在冻结的地层中建设巷道。这种技术应用的花费不菲,几乎占了整个矿井建设资金的2/3,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确保安全建设,焦煤不曾犹豫。 在马兰矿2号煤层1米左右的狭窄空间里,一套型号较小的刨煤机正在轰鸣作响,源源不断地向地面输出煤炭产品。这套从德国引进的世界上最先进的现代化无人自动化薄煤层刨煤机,最高日产可达6000多吨。有了这套设备,原先弃采的厚度在1米左右的薄煤层都可以得到开采利用,既节约了煤炭资源,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镇城底矿,3套轻型低位放顶煤支架已经投入使用,开辟了厚煤层一次采全高的新途径,资源回收率提高了15%。在屯兰矿,已经装备了国内第一套全部国产大采高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实现了2#、3#煤一次全部回采,资源回收率提高了20%。 正是凭着坚定的决心,一直以来,焦煤集团始终把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推进“煤—电—材”“煤—焦—化”两条产业链为主导的循环经济模式,不断取得新的成效,走出一条煤炭开采、综合加工利用的洁净生产之路。 多元发展,新道路越走越宽广 用煤矸石、粉煤灰充填采空区;利用电厂粉煤灰、炉渣制砖、铺路、填沟造地……在固废物综合利用上,山西焦煤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塌陷区土地复垦整治,覆土、垫浅、恢复原地形地貌等工作。 在新建和改造的白家庄、太选、南关、李雅庄、辛置、方山六座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里,年利用煤矸石量一共可达130余万吨。 因为绿色转型,煤炭成了“百变金刚”,变成了焦炭,变成了气,变成了电……价值倍增; 因为绿色转型,煤矸石、粉煤灰等废弃物,“化腐朽为神奇”,被制成水泥,制成了新型墙材; 因为绿色转型,焦煤集团的煤化工、钢铁、电力、建材各产业群雄并起,各领风骚。 在园区采访,亲眼看到各个项目不再“另起炉灶”、“各自为战”,而是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互相转化增值的产业集群。从原煤到精煤,从精煤到焦炭,从焦炭到甲醇、粗苯,从煤矸石发电到粉煤灰综合利用,环环相扣,产业链条最终形成,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绿色发展的冲击:循环经济的“脉动”,不止于企业,不止于园区,更应扩展延伸,汇成社会各层面的循环“共振”。 从焦煤集团跨越式增长的背后,我们看到一个过去“傻大黑粗”的形象,如今舞起“绿”的飘带,原来,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经济、环境、观念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带给我们信心——转型的信心,跨越的信心,必胜的信心。 |
煤炭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人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煤炭人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煤炭人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煤炭人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上一篇: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召开地面煤层气.. | 下一篇:山西焦煤价格继续下调 节后进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