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全国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煤炭人讯:应急管理部党委决定:郑景奇同志任信息研究院党委..
科技创新
研究提出冲击地压防治“七模块”技术体系
2018-01-05 13:55:21   来源: 煤炭学报

    近日,由山东能源集团翟明华研究组、北京科技大学姜福兴研究组及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齐庆新教授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冲击地压防治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提出了以“分类治理”为核心思想的冲击地压“分类-评价-解危-预警-检验-支护-管理”“七模块”治理技术体系。这一成果以《冲击地压分类防治体系研究与应用》为题,发表于《煤炭学报》。


  据课题组统计,截止2016 年底,我国冲击地压矿井数量已达到167 对,超过50 对矿井开采深度达到或超过1 000 m。但矿区采取的“断面只能大不能小、仪器只能上不能下、支架只能强不能弱、措施只能加不能减”等防治措施严重制约正常的采掘活动。


  通过分析冲击地压事故发生的原因,研究认为:开采深度、地层结构、煤层的厚度及其冲击倾向性是决定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四大客观因素;工作面开采设计、采掘速度和防冲体系的严密性是决定冲击地压危险性的三大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中的任意一项因素单独作用或组合作用都能引起冲击类型和冲击危险程度的明显变化。采用“同一技术和同一参数防治所有类型冲击地压”的简单做法是造成防治成本增加和不能有效防治冲击事故的重要原因。


  冲击地压是具有冲击倾向性的煤岩体在外部力源的作用下,围岩结构发生失稳破坏,局部灾害体突然冲出造成的动力灾害。研究指出,外力作用于围岩导致其冲击失稳是冲击地压的本质。因此,对冲击地压的分类,就是基于“外力”作用于“围岩”导致其“失稳”的分类。这是一种综合性分类,既考虑了引起冲击的外因,又考虑引起冲击的内因,并指出了既可以通过改变外因、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因来改变围岩“稳定性”,从而实现冲击地压的“分类防治”。


  冲击地压综合分类与评价方法


  通过对矿井采深、地层条件、煤层条件、构造条件、开采方法和边界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以8 种不同的外部力源类型和10 种典型巷道围岩结构形式两两组合的“深井冲击地压综合分类方法”;在分类基础上对冲击地压的评价、解危、预警、检验、支护和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和优选。


  “七模块”冲击地压防治体系在山东能源集团新巨龙煤矿等30 多对矿井推广应用,这些矿井的灾害性冲击地压事故得到了基本控制,保障了安全生产。


  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的资金支持。


煤炭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人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煤炭人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煤炭人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煤炭人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上一篇3D打印技术在岩体物理力学模型制.. 下一篇关于公布表彰2017年度中国煤炭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