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全国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煤炭人讯:应急管理部党委决定:郑景奇同志任信息研究院党委..
科技创新
阳煤集团 科技助力,向高效集约迈进
2018-10-11 09:07:11   来源: 阳泉矿工
“据最新统计数据,与2013年相比,人均效率年增加467吨/人,增幅53.4%;煤矿在岗人数减少14723人,降幅18.7%;自动化采煤队平均减员33人,队均减少11.9%;固定设施和配电室集控改造无人值守,减少岗位人员497人……”这些数据,是集团公司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后取得可喜成果的有力印证。
说到煤矿减人,脑海中闪现出采煤工作面的两个场景——
场景一:整齐列队的液压支架下,六七名矿工分工协作,有的开采煤机割煤,有的拉支架,有的盯煤溜子,因他们的默契配合,工作面逐步向前推进。
场景二:顺槽监控中心的操作台前,一名矿工轻触按钮,煤溜、采煤机相继启动,四五组支架随之向前移动;两名矿工走动巡查监控。
同样的工作面、相同的采煤工序,操作人员却减了半。个中变化,是一座矿井历经数年“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不懈探索的缩影。
在集团公司,这样的矿井在逐步增加。随着开采深度和强度的增加,许多主力骨干煤矿陷入点多面广、战线长、环节多的困局,加之多为高突矿井,各环节所需岗位人员、维护人员相对较多,单班入井人数自然少不了——用人多、效率低,不仅与“无人则安、人少则安”的理念相距甚远,也掣肘着集团公司高效发展。
如何破解困局?
“早在2012年,集团公司便启动‘一稳三减’行动。”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付书俊告诉笔者,“在稳定现有产能和实现‘十二五’规划产能基础上,以矿井综合机械化装备水平的全面提升,推进集约化生产,实现煤炭开采智能化、现场作业自动化、固定设施无人化、运营管理信息化,进而减少采区数量、减少头面、减少煤矿单位从业人员数量。”
正是那年9月,集团公司以新元公司、新景公司两座突出矿井为试点,率先开始在中厚煤层工作面试验综采自动化开采技术。然而,依靠技术减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标准不一,致使系统在实际集成过程中,常发生信息传输、共享不畅通和通信故障等问题,且采煤机、刮板机等诸多设备并非物联网设备,各类传感器、网络通信设备等配套设备性能也不稳定……一个个困难横亘在集团公司“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前行路上。
然而,煤矿人生来就有一股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劲儿——面对困难不服输,从生产一线抽调技术骨干组建攻关团队,直接与科研院所、设备厂家、软件公司对接,让每名队员参与到系统建设中,掌握核心技术,而后在不断完善信息系统中培养自我、提升自我;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厂家技术员及专家学者会诊系统建设方案,实现液压支架电液控系统、采煤机自适应截割系统、乳化液远程供配系统,以及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三机”集控系统与工业千兆以太网、数据库、软件平台、视频系统、语音系统的相辅相成、完美兼容。
依托信息化、智能化,现场作业实现了自动化,岗位操作接近了无人化——“以前都是人工操作,大伙儿弯着腰跑进跑出,一个班下来累得腰酸腿疼,现在只需在集中控制室操作就行,一个班的人数也从28人减少到19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提及综采自动化,新景公司综采二队队长张海军高兴地说,“遥控操作用人少、效率高、安全好,煤矿生产也走进了新时代。”
尝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甜头的集团公司,绝不止步——2013年起,开始践行“一优三减”,先后在厚煤层大采高面、综放工作面成功试验综采自动化技术,承担的山西省薄煤层自动化开采装备技术如今也逐步成熟。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自2017年起,我们开始潜心攻关‘高瓦斯矿井智能开采安全技术集成与示范’科研项目,这个项目还被列入国家煤矿智能开采安全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的子课题。”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采煤科科长张雪峰憧憬着,“不久的将来,一道道技术难题被攻关后,综采自动化技术必将在阳煤结出更多硕果。”
如果说,综采自动化是采煤系统的一次革命,那么,自动化向掘进、通风、机电、运输等各系统的渗透,则是生产系统的重要变革。
集团公司秉持“与能人携手、与巨人同行”的思路,与天地科技等科研单位合作,深入开展巷道支护、动压巷道治理及围岩控制、沿空留巷、巷道快速掘进工艺、盾构机、岩巷钻爆法快速掘进等技术研发,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奠定了基础;固定设施远程集控无人值守、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瓦斯抽采打钻“一钻一视频”在线监测管理等投运,助推着煤矿实现安全高效生产;推广岩巷综掘作业线、扒渣机作业线等掘进新装备、新技术和掘进巷道履带运输车、单轨吊、无极绳连续牵引车等装备,为减头减面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集团公司42座矿井优化了设计,减少巷道掘进量86383米,每年可节省1534.12万元系统运行维护成本;回收封闭32个采区,减幅30.8%;掘进队数量减少28个,减幅16.8%;采煤队数量减少8个,减幅14.3%,实现了合理集中生产。”付书俊再次用数据力证。
数据力证——科技,为阳煤高效生产助力;创新,为阳煤集约发展提速!


煤炭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人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煤炭人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煤炭人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煤炭人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上一篇智慧矿山发展与展望 下一篇VR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