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国家煤炭科技发展重大需求,由安徽理工大学袁亮院士牵头谋划,由安徽理工大学牵头联合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集团等国内相关高校、著名企业及研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的“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以下简称“协同创新组织”)。 8月8日上午在学校舜耕苑西配楼二楼会议室隆重举行成立及揭牌仪式。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主任彭苏萍院士,中国工程院周世宁院士、袁亮院士、蔡美峰院士、凌文院士、金智新院士、武强院士、康红普院士以及来自发起单位的领导、专家近百人出席了成立仪式。淮南市委副书记王崧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书记郭永存致辞欢迎。袁亮院士介绍了协同创新组织组成背景和方案。各位院士及来自协同创新组织成员单位代表分别做了讲话。仪式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峰主持。八位院士共同为“协同创新组织”揭牌。当天,国内煤炭行业专家大咖云集,共话协同创新。 会场 中国工程院八位院士共同为“协同创新组织”揭牌 郭永存在致辞中对各位院士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冒着高温酷前来参加会议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他指出,“协同创新组织”的成立,是贯彻落实“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和有效抓手,得到了各位院士及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同和鼎力支持,必将发挥“1+1大于2”的作用,成为煤炭科技创新的新动力。他郑重表态,学校将全力支持“协同创新组织”开展工作,也希望各位院士及专家以各种方式施以援手、贡献智慧,我校将与各成员单位携手共进,共同谱写煤炭事业发展新篇章。 王崧受淮南市委书记沈强的委托,代表淮南市委市政府对“协同创新组织”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对光临淮南前来参会的各位嘉宾表示衷心感谢。他说,素有“楚风汉韵、能源之都”的淮南市,近年来坚持“立足煤、不唯煤、延伸煤、超越煤”的转型战略,这次“协同创新组织”的成立,对淮南市加强与优秀企业、知名高校、院士专家的交流合作,推动地方科技进步和转型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王崧表示,淮南市委市政府将围绕“协同创新组织”的需求和发展,着力创造优质服务和宽松环境,为“协同创新组织”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科研组织提供坚强保障。 袁亮院士从成立背景、精准开采与发展方向、组织机构与主要权责、运行体制与管理机制、前景展望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协同创新组织”的组建方案。“煤炭精准开采”是由袁亮院士首次提出的未来采矿科学构想。这一构想是基于当前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现实性难题、以及未来深部煤炭开采将面临的技术瓶颈提出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以智能、无人、安全开采为核心的煤炭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的成立是推动“煤炭智能安全精准开采”从科学构想变为理论和技术现实的重要行动。 “协同创新组织”组成单位代表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凌文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杨仁树教授、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华研究员和安徽理工大学校长王其东教授分别作了表态发言。合肥工业大学校长梁樑作为特邀代表单位作了发言。 周世宁、蔡美峰、金智新、武强、康红普等院士以及参会嘉宾进行了交流座谈,充分肯定了协同创新组织的成立,大师们各抒己见,还从不同角度对“协同创新组织”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现场交流发言后,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部主任、校友彭苏萍院士发表讲话。他说,“协同创新组织”的成立,符合新发展理念,适应国家煤炭科技的发展需求,在中国煤炭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安徽理工大学作为牵头单位联合组建“协同创新组织”,在为母校感到骄傲与自豪的同时,也希望母校高瞻远瞩、放眼全局。因为“协同创新组织”不是哪一家的,而是全国煤炭行业的。希望母校尽快健全机构,积极联合其他共建单位,共同把“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打造成为在煤炭行业、国内以及世界上有具有重大影响的协同创新组织,助推中国能源科技强国梦的早日实现! 在热烈的掌声中,彭苏萍、周世宁、袁亮、蔡美峰、凌文、金智新、武强、康红普8位院士共同为“协同创新组织”揭牌。 成立仪式后,与会代表合影留念,并参观了校园。 |
煤炭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人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煤炭人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煤炭人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煤炭人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上一篇:全球能源安全的势力均衡正发生变化 | 下一篇:每年25亿吨 中国的煤炭铁路运输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