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推动煤炭高质量发展
——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与展望
张宏
关于当前全国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形势,总体上可以用四句话概括:一是外部环境变化很快,二是行业自身发展进步很大,三是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四是发展空间与前景依然广阔。全行业要坚定信心,不忘初心,深化改革,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1外部环境发生六大变化
我国宏观经济由长周期高速发展转为中高速发展,煤炭消费增速大幅下降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别是第二产业比重持续回落
我国能源结构优化,替代作用增强
主要耗煤行业电力、冶金、建材、民用等产品产量增速回落
全国煤炭转运能力大幅提升
面临煤炭制造成本刚性增加与市场价格竞争的双重压力
煤炭行业发展外部环境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六方面。
一是我国宏观经济由长周期高速发展转为中高速发展,能源消费增速放缓,煤炭消费增速大幅下降。1949年~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5%;1979年~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5%;1994年~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2004年~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7%;2014年~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由17.5%到12.2%,再由15.7%到近些年的7.3%;今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6.4%、6.2%和6%,经济增长减速换挡趋势明显。经济增速放缓直接影响能源消费强度和结构。今年前三季度,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煤炭比重下降了1.7个百分点。
二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别是第二产业比重持续回落。1978年~2019年前三季度,第一产业比重由27.7%下降到6.2%,下降了2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由47.7%回落到39.8%,回落了7.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由24.6%上升到54%,提高了29.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变化带动全社会投资形式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2010年的23.8%下降到今年前三季度的5.4%,房地产投资增速由33.2%下降到10.5%。能源需求拉动力明显减弱。
三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替代作用增强。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由2005年的72.4%逐渐回落到2018年的59%,回落了13.4个百分点;石油比重由17.8%提高到18.9%;天然气比重由2.4%提高到7.8%;可再生能源比重由7.4%提高到14.4%,提高了7个百分点。以2018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46.4亿吨标准煤计,能源结构优化相当于替代、减少煤炭消费4.6亿吨。
四是主要耗煤行业电力、冶金、建材、民用等产品产量增速回落。全国火力发电量增速由2002年~2013年的年均增长11.07%,下降到2014年~2018年的年均增长3.37%,下降了7.7个百分点;同期,粗钢产量年均增速由14.13%下降到3.05%,下降了11.08个百分点;水泥产量由年均增长11.63%到年均下降3.17%,增速回落了14.8个百分点。火电、冶金、建材行业产品产量增速大幅回落,带动煤炭消费需求大幅减少。初步分析,今年前10个月,全国煤炭消费量32.5亿吨,同比增长0.8%;煤炭产量30.6亿吨,同比增加1.27亿吨,同比增长4.5%;煤炭净进口2.71亿吨,同比增加2358万吨,同比增长9.6%。全社会煤炭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煤炭总量供应宽松态势明显。
五是全国煤炭转运能力大幅提升。近年来,在大秦、黄骅、集通、张唐等煤炭铁路运输网络能力稳定增加的基础上,瓦日铁路运输能力增加,浩吉铁路投入运营,煤炭铁路运输瓶颈问题大为缓解。沿海、沿江煤炭港口吞吐能力提高。我国建成了“八交十三直”21条特高压输电工程,核准在建“四交两直”特高压输电工程。全国煤炭运输与消费格局正在发生较大变化。
六是煤炭消费总量、强度双控,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与进口煤等多因素交织,形成了煤炭制造成本刚性增加与市场价格竞争的双重压力。目前,东南沿海主要港口进口煤价格与我国北方港口下水到东南沿海港口到岸价格仍有70元/吨~80元/吨的价差。
2改革创新与发展取得重大进步
煤炭行业发展理念转变快
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快
科技创新驱动力增强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提升
采煤沉陷区治理、矿区生态环保投入力度加大
行业效益回升,企业经营好转
煤炭行业自身改革创新与发展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煤炭行业发展理念转变快。总结多年的市场竞争和煤炭经济大起大落的经验、教训,煤炭行业发展观念开始由“以量补价、无序竞争”向“合作协同共赢”转变,发展方式开始由规模速度粗放型向质量效益集约型转变,发展动力开始由要素投入拉动型向科技进步创新驱动型转变,发展模式开始由一煤独大向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延伸与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转变。
二是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快。通过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国煤矿数量大幅减少,大型现代化煤矿已经成为全国煤炭生产的主体。全国煤矿数量由2015年底的12000多处,减少到现在的不足6000处,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全国的80%左右。截至目前,全国建成千万吨级的特大型煤矿48处、产能7.7亿吨/年;在建千万吨级煤矿23处、产能3亿吨/年;全部建成后,全国将有千万吨级特大型煤矿71处、产能10.7亿吨/年。
通过多年探索,煤炭企业以煤为主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创新发展。煤电、煤焦化、现代煤化工、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等产业链延伸发展,石墨烯、硅烷气、精细化工等新产品研发,医养健康、产销协同、新能源等新产业发展,煤炭企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转型发展模式。
三是科技创新驱动力增强。煤炭地质精细勘探技术为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提供了基础;大型化、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制造技术为智慧煤矿建设提供了支撑;煤矿安全开采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不断突破,煤炭生产力总体水平大幅提升。
四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提升。全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技术改造完成8亿多千瓦,煤粉型工业锅炉技术推广应用,让全国绝大部分的发电和散烧用煤实现了清洁高效利用。现代煤化工技术与产业化发展让煤炭实现了由燃料向原料的转变,煤炭利用方向、途径和范围进一步拓展。特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双明组织开展的我国富油煤资源调查结果表明,陕北地区富油煤资源储量1500亿吨,平均含油率10%,通过煤炭分级分质利用技术可以提炼出的油,相当于找到了储量150亿吨的油田。目前,全国已探明原油储量35亿吨,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才能将每年的原油产量维持在2亿吨左右。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来说,煤炭分级分质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很大的发展空间。
五是采煤沉陷区治理、矿区生态环保投入力度加大,矿区生态功能增强,传统矿区正在逐渐转为生态宜居城市。
六是煤炭行业效益回升,企业经营好转。今年前10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2418.5亿元,同比下降2.1%。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价格由600元/吨以上回落到552元/吨,中长期合同价格一直稳定在550元/吨~570元/吨。中长期合同制度与“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发挥了维护行业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
另外,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2018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首次降到0.1以下。
3发展面临老问题和新挑战
行业自身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产业集中度低,市场供需平衡仍脆弱
上下游产业市场化改革不同步,煤炭行业引导市场预期、应对市场供需变化的能力不足
高端和“知识型+技能型”人才短缺
企业税费负担重
转型升级路径、模式不清晰
去产能关闭煤矿职工安置压力大,企业负债率高
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不衔接、不匹配的问题
综合分析我国经济社会、能源工业、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时期,外部环境可能会更复杂,不确定性和挑战更多,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
我国能源工业发展正处于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思想的推进时期,也是由传统能源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向生态环境刚性约束、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转型的重要时期。
我国煤炭行业正处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需求侧变革的关键时期,处于向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新产品创新发展的转型时期。
我国科技发展正处于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为统领,以大数据化、智能化、绿色化、信息化为发展方向,以5G、区块链技术为重点,加速腾飞、日新月异的创新发展时期。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正在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改变着传统的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发展模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更加深刻地影响黄河流域8个大型煤炭基地的开发利用模式。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面临严峻挑战。
一是行业自身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由于我国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差异大,新老矿区开发时代不同,企业之间盈利水平、发展潜力、职工收入、产业布局等存在较大差别。从盈利分布看,前10家煤炭企业利润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45%左右,占大型煤炭企业(原煤产量占全国的70%)利润总额的80%以上。多数企业盈利水平低,还有一些企业仍处于微利和盈亏边缘。
二是产业集中度低,市场供需平衡仍很脆弱。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相比,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低,市场过度竞争,市场平衡较为脆弱,维护行业平稳运行压力大、难度大。
三是煤炭上下游产业市场化改革不同步,产业集中度不同、对市场化认识不同,煤炭行业长期被动应对市场变化,积极主动引导市场预期、有效应对市场供需变化的能力和措施还有较大不足。
四是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需的高端人才和“知识型+技能型”人才短缺,特别是建设智慧煤矿、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大数据化管理、研发高端产品与发展高端产业都迫切需要高端人才。目前,煤炭行业不仅高端人才短缺,部分老矿区一线采掘工人不足的问题也很突出。
五是煤炭企业税费负担重的问题突出。从资源开发、建设、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到利用全过程,每个环节都有税和费,包括矿业权价款、资源权益金、资源税、环境税、增值税、铁路建设基金等,税费结构与税基不合理,综合税费水平居高不下。煤炭行业增值税实际税负10%左右,高于全国工业产品平均增值税税负2倍多。
六是煤炭行业转型升级路径、模式还不清晰,相关政策措施支持不到位,多数非煤产业项目投资大、效益低问题突出。
七是去产能关闭煤矿职工安置压力大,国有企业整合地方小煤矿关闭退出难度大,法律风险高;煤炭企业负债率高、债转股难度大,多数为明股实债,经营风险大。
八是煤炭资源开发、煤矿建设、生产和清洁高效利用与矿业权、土地、草原、水资源、村庄搬迁等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不衔接、不匹配的问题,损害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煤矿安全稳定生产。
4坚定信心,抓住新发展机遇
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与战略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
构建产业链行业企业命运共同体
研究建立全国煤炭安全高效清洁智能化开发利用综合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科学确定煤炭产品税费水平
培养高端和“知识型+技能型”人才
研究煤炭资源枯竭矿区评价标准体系和产业转型发展扶持政策
完善配套政策与法律法规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2016年以来,煤炭行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点行业,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政策实施4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过剩产能得到了有效化解,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供需实现了基本平衡,煤炭价格(特别是中长期合同价格)在绿色区间小幅波动,行业效益回升,去产能煤矿职工安置平稳有序,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从长周期煤炭需求形势进行初步分析,1998年-2018年(20年),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78万亿元,年均投资2390亿元,累计生产煤炭547亿吨、消费煤炭565亿吨。从未来我国煤炭消费趋势分析,今后20年,充分考虑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我国年均煤炭消费量仍在30亿吨-35亿吨,总消费量为600亿吨-700亿吨,考虑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标准提高和煤炭原料化利用,煤炭采选业建设总投资还需要6万亿元-7万亿元,仍是能源工业投资的重点行业,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从今后2年-3年煤炭消费形势分析,结合今年前10个月全国煤炭消费形势,预计今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将继续保持小幅增长,总消费量在39.5亿吨左右;综合分析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与宏观经济形势,明后2年,全国煤炭消费量仍将维持在39亿吨-40亿吨之间。
从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形势分析,目前,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原油的对外依存度由2010年的53.7%提高到2018年的71%左右,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由11.8%提高到45.5%。从国内油气资源储量看,我国已探明油气资源储量总量仅占已探明化石能源资源总量的6%-7%,用国内6%左右的资源保障30%左右的消费需求,难度很大,挑战很大。
从能源品种比价关系看,煤炭、成品油、天然气的比价关系约为1∶8∶3.5,煤炭依然是最廉价的能源。
综合分析,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煤炭依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10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时指出,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多元发展能源供给,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根据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科学规划煤炭开发布局,加快输煤输电大通道建设,推动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煤电清洁高效发展。
煤炭行业要坚定信心、不忘初心,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坚定不移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改革成果,坚持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定价机制,推动煤炭产运储销体系建设,根据市场变化合理调节煤炭储备,把煤炭价格稳定在绿色区间,为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强基固本。
二是进一步推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与战略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要结合我国煤炭市场发展趋势,结合区位、品种、煤质等特点,进一步推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或战略联盟,科学布局调配市场,维护市场供需平衡和行业平稳运行。近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文件,推动中央企业区域煤电整合试点工作。这可能标志着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模式转变。
三是研究政策措施与体制机制,推动煤炭上下游行业企业相互参股控股,以资本为纽带,促进煤炭产业链协同发展,构建煤炭产业链行业企业命运共同体。
四是研究建立全国煤炭安全高效清洁智能化开发利用综合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运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推动煤炭资源开发、建设、生产、加工、利用与装备制造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形成煤炭产业模块化、高度集成的技术体系。
五是统筹煤炭资源开发、转化、利用全生命周期,科学确定煤炭产品税费水平,切实减轻煤炭企业税费负担。
六是从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出发,研究加快培养高端人才和“知识型+技能型”人才的支持政策措施。
七是研究建立煤炭资源枯竭矿区转型发展与产业扶持政策,研究煤炭资源枯竭矿区评价标准体系,研究产业转型发展的扶持政策,支持老矿区转型发展。
八是研究解决煤炭开采土地占用、草原损害、村庄搬迁、采煤沉陷区治理、生态功能区重叠等政策与相关法律问题,维护煤炭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煤矿安全稳定的正常生产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