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全国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煤炭人讯:应急管理部党委决定:郑景奇同志任信息研究院党委..
今日煤炭
中国能源报|黄河流域煤炭矿区转型发展大幕开启
2021-09-24 10:46:46   来源: 中国能源报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经济带,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资源富集区、原煤生产加工区和煤炭产品转换区,40%以上的流域面积蕴藏煤炭资源,被誉为“能源流域”。该流域有12个探明储量超过100亿吨的大煤田,包括宁东、陕北、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黄陇、河南、鲁西九大国家大型煤炭基地;查明煤炭资源储量约占全国的45%,原煤产量约占全国的60%。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开发在相当长时期内既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也促进了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等重点产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

然而,黄河流域主要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煤炭资源开发集中区域大部分处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加之煤炭资源开发产生采煤沉陷、耕地损毁、水资源和地表生态破坏、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传统单一式、被动式的“末端治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有生态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要求。

因此,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可为客观认识黄河流域煤炭矿区日趋严峻的产业、生态、环境问题,变革煤炭矿区生产、生活方式与社会功能,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同时还可以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论,更好地将建设美丽中国落实到具体的行动方案。

煤炭产业生态化

前提是辨识开采全过程的环境影响

产业生态化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第一层次。环境容量是具有强制约束性的煤基能源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以往认为煤炭资源开发破坏环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是对立的关系。而根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可以做到生态化,即在开发煤炭的同时,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

也就是说,煤炭产业生态化是促使产业经济活动从有害于生态环境向无害于甚至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过程转变。作为资源开采型产业,煤炭开发、建设与生产过程给矿区生态环境带来人为扰动与生态破坏。煤炭、覆盖层、水系、地面植被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采煤扰动了这个生命共同体,因此,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应覆盖煤炭开发全过程,包括资源勘探、矿井建设、煤炭开采、退出闭坑、生态恢复及深加工利用等方面,通过主动保护、修复甚至重构生态体系,使煤炭开发更有价值。

在行动上,依靠科学技术手段,辨识煤炭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扰动规律,明确生态-水-植被-土壤-煤系地层破坏特征及关键路径。基于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的理念,应协同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环境承载能力与煤炭开发产业链的生态环境保护,即开采前进行精细化地质勘探,开采过程中进行精准化减损,开采后进行精确化恢复利用。通过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如保水开采、建设“海绵矿井”)、污染综合治理(如建设“无废矿井”“无废矿区”)、生态修复等手段,建立开采过程中同步、同时的生态保护、修复与治理模式。通过妥善处理矿产资源、水资源、地表生态与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建成绿色矿山,打造生态矿区,实现“采煤不见煤、排矸不见矸、污水不外排、风起不扬尘、车过不起灰”。

为此,应统筹推进产业生态化,精准区分煤炭开发的生态损害,变被动治理为主动引导,推动煤炭产业实现从“末端治理”走向“全过程治理”,从“先开采后治理”走向“边开采边治理”,从“先开发后保护”走向“开发协同保护”,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系统综合协同治理的方案,构建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生态保护模式。

生态产业化

要求“绿水青山”可计量、考核、获得

生态产业化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第二层次。在产业开发协同生态保护的基础上,以生态开发促进产业多元发展,既强调生产活动的绿色低碳转型,又强调生态环境的价值转化。生态产业化不仅要严守生态红线,而且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挖掘、开发、创造生态资源,推动生态产业体系建设,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也就是说,生态产业化一方面是自然资源的资产化、产业化,另一方面是让“绿水青山”转变为可计量、考核、获得的“金山银山”。不仅要考察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还要考察其生态价值。同时,生态服务、生态产品、生态碳汇也是经济资源,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

在行动上,运用现代生态化技术改造、重组、再造生态经济结构,采取井下生产与地面农林业联动、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联动、煤炭清洁生产与清洁转化联动、生态修复与生态产业开发联动等方式,把地下、地上的产业活动纳入矿区生态系统中。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市场化经营的方式提供生态产品或服务,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转变,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煤炭矿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是一种“软实力”,还能成为“硬实力”,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让优质的生态环境成为有价值的资源,像土地、技术、资本、劳动力等一样,成为支撑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实现产业活动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当前,黄河流域煤炭矿区生态产业开发处于零星分散、小规模、低水平状态,还未形成系统的生态产业化思路。一些煤炭企业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尝试不同的生态产业化思路,如开发生态农业助力长效脱贫,融合煤炭工业和文化、旅游等产业,将矿区绿化和沙漠治理结合起来,发展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产业等。对此,应坚持因矿制宜,拓宽生态产业化途径,强调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推进资源环境要素向资产化转化,实现生态资源的保值增值,建立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间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生态与产业共生

需完善资源产权、监管等制度体系

生态与产业共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第三层次。坚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共赢的理念,指引煤炭开发走出“先污染后治理”模式的窠臼,以资源消耗最小化、环境损害最低化、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

黄河流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区域,特别是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有赖于煤炭开发。煤炭矿区生态与产业共生的目的在于推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整合、优化生态资源,突显生态产品的社会价值,打造产业与生态良性循环、协同发展的生态圈,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道路。

在行动上,要联动企业与地方,积极探索煤炭矿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模式,构建产业集聚的生态体系,提高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使矿区成为可居、可业的发展空间。同时,与矿区的新产业培育、资源型城市转型、城镇化建设、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相结合,通过煤炭产业发展积累人才、技术、资金、知识,反哺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积极谋划未来矿区经济的转型发展,形成“资源开发与承载能力相匹配、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相促进、核心产业和新兴产业相结合、企业进步与社会发展相统一”,以及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生态经济和经济生态。

“十四五”期间,黄河流域煤炭矿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亟须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以“生态保护-产业生态-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通过技术手段、制度工具、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切实推动煤炭矿区向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产业与生态共生发展。

针对现有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与手段落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应完善矿区自然生态资源产权、生态资源监管、生态修复、生态监测评价、生态资源经营与市场配置、生态补偿、财税金融扶持等制度体系,构建核心技术研发应用、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及绿色投融资管理等平台,多渠道、多途径、多领域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

如前所述,黄河流域煤炭矿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改善矿区自然与人居环境,促进矿区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助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并为世界矿区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张博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春升系煤炭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


煤炭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人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煤炭人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煤炭人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煤炭人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上一篇《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 下一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19家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