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经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信(资料图) 北京3月14日讯(记者彭薪 罗杰)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并具体要求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为此,《经济》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经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信。 王信说,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出台《加快推进全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科学实施,标本兼治,铁腕治理,使燃煤洁净化技术、“工业绿动力”计划和民用散煤治理实现重大突破。 王信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1.6亿户农村居民中,采取分散采暖模式的约9300万户,其中燃煤采暖约6600万户,民用散煤使用量2-3吨,占煤炭终端消费量的10%左右。民用采暖炊事炉具保有量为1.2亿台,近80%的居民使用低效炉具,燃用劣质、高硫烟煤。散煤直燃低空直排造成的污染是达标排放量的10—20倍,占燃煤排放总量的50%以上。据中科院研究,采用煤改电、煤改气涉及农村电网、燃气管网改造,前期投入大,后期使用费用分别是燃煤的7—10倍或5—8倍,且受到燃气资源限制。使用优质无烟块煤、兰炭虽可减少污染物排放,但存在资源少和价格高的问题。立足于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中科院与山东兖矿集团合作,采用“好炉+型”的配套模式,发明的解耦燃烧与洁净型煤技术,打破了燃煤炉具燃烧烟煤就得冒烟,不使用脱硫脱硝除尘设备环保不达标的传统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煤炭散烧污染问题。 煤炭高温富氧燃烧,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但会增加NOx的排放;相反,低温贫氧燃烧,有利于抑制NOx的生成,但燃烧不充分,造成浪费。王信认为,传统燃烧技术缺乏对这种耦合关系的有效控制,很难在提高燃烧效率的同时降低污染物排放。他介绍说,中科院发明的解耦燃烧技术,通过优化炉膛结构,对煤炭热解和燃烧过程进行解耦,先后经过低温还原气氛下的低氮燃烧、高温氧化条件下的可燃物燃尽两个过程,有效降低了燃烧过程中NOx、CO和烟黑的排放,提高了热效率。与传统燃煤炉相比,解耦燃煤炉的NOx排放可降低30—45%,节煤量可达20—30%。 王信告诉记者,为给老百姓提供优质、价廉、好使的洁净煤,兖矿集团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研发的洁净型煤取得了“三大突破”。一是高效复合添加剂技术取得突破。对燃煤进行提质改性,实现了NOx、SO2和烟尘等污染物协调脱除。二是改性型煤技术取得突破。以丰富的烟煤资源为原料,采用干压成型工艺,加工生产高效改性洁净型煤,烟尘排放浓度比散煤降低95%,燃尽率、烟煤固硫率分别大于95%和75%,达到了燃煤工业锅炉排放标准。三是锅炉超低排放技术取得突破。针对工业链条炉,形成型煤脱硫脱硝除尘技术路线,不需尾部烟气脱硫脱硝设施,就能实现燃煤污染物有效控制,NOx排放浓度可降低30%;针对循环硫化床锅炉,采用复合添加剂和低氮燃烧技术,脱硫效率达到95—97%,实现超低排放。目前,兖矿集团投资的全国首套百万吨级煤制油示范项目已试车成功,实现了煤间接液化制油的产业化生产,成为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据了解,山东省每年散煤消费量为1.8亿吨,其中工业用散煤1.5亿吨,民用散煤3000万吨。煤炭利用粗放、部分小锅炉直燃直排、效率低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王信介绍了山东省在工业用煤和民用散煤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他说,在工业用散煤方面,从2015年起,山东省实施了“工业绿动力”计划,对新建。改造的高效煤粉锅炉示范项目,按照不超过10万元/蒸吨的标准,省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使用高效煤粉锅炉,对煤粉制备、物流配送、锅炉改造等环节进行改造升级,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锅炉改造后,热效率由60%提高到90%以上,NOx。SO2和烟尘实现超低排放。 在民用散煤方面,山东省着力构建质量标准、政策法规、清洁煤加工储备配送、监测监控和联合执法、科技装备支撑、综合保障“六大体系”,全力打好散煤治攻坚战。2016年,70%以上的民用散煤达到京津冀质量标准,其中,推广型煤、兰炭、优质无烟煤块超过300万吨,民用节能环保炉具达到20万台,落实奖补资金11亿元。 王信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洁净型煤和节能环保炉具价格高,农村居民难以承受,全面推广替代难度较大;二是锅炉改造投入大,在政策扶持上需加大力度;三是法规不够完善,监管手段相对缺乏。针对这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将山东纳入京津冀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加大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民用散煤治理的扶持;二是支持解藕燃烧和洁净型煤匹配技术的推广,加快淘汰落后燃煤技术和炉具;三是继续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提升工程,加大对燃煤锅炉改造的支持。 代表委员小资料:
王信,男,汉族,1958年6月生,山东省单县人。现任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正厅级)。 |
煤炭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人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煤炭人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煤炭人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煤炭人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上一篇:全球能源专家:2050年前全部使用.. | 下一篇:神华集团董事长张玉卓:创新煤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