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价稳定的情况下,以较高价格购买一些产能置换指标,对企业来说是可行和划算的,此举有利于推进去产能任务的落实 据河北日报报道,6月17日,“河北省煤炭产能置换指标交易网络竞价会”在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举行。此次煤炭产能减量置换指标转让底价为130万元/万吨。经过买家激烈竞价,河北省58家关闭退出煤炭企业的932万吨产能置换指标最高竞价达到了185.2万元/万吨,交易均价181.01万元/万吨。 据了解,这是国内首次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开展煤炭去产能置换指标交易,竞买方是来自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的9家省外煤炭企业。提供置换指标的某煤炭企业代表表示,他们的预期是每万吨置换指标以140万元/万吨成交,但最终成交均价超过了180万元/万吨。 产能置换指标交易价由何决定 为何最终成交价远超出提供指标的企业预期?每万吨超过180万元,究竟算不算高?在弄明白这两个问题之前,先要搞清楚产能置换指标交易价格是由何决定的。 有观点称,中央给予化解过剩产能的奖补资金是置换指标价格的决定因素。 按照相关规定,列入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并按计划正常关闭退出的煤矿,在享受中央财政奖补的同时,可以按照30%的比率折算后用于产能置换;如果企业申请不享受奖补,则可以作为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之外的煤矿关闭退出。因此,关闭退出每万吨产能所获得中央奖补资金和放弃奖补资金所换取的70%置换指标共同决定了置换指标的价格,即万吨置换指标价格≈每万吨产能奖补资金/0.7。奖补资金是根据化解过剩产能任务量和需安置职工人数等数据确定的。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老矿,需要安置职工较多,折算万吨产能所获奖补资金超过200万元;部分煤矿因为需要安置职工数量较少,折算万吨产能所获奖补资金甚至不足50万元。 根据中央财政化解过剩产能奖补资金支出总量和关闭退出煤炭产能数量,从全国平均水平看,每万吨产能所获中央奖补资金大约在90万元。据此测算,万吨置换指标价格超过128万元。这与河北省确定的130万元起拍价很接近。 万吨置换指标均价实为139.2万元 最终181万元/万吨的成交价格实际超额幅度并没有那么大。 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此次交易的置换指标,均是省内近两年关闭退出的煤炭产能按相关文件规定折算后形成的,而指标竞买方均是来自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的煤炭企业。 按照今年4月初相关部门的政策,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煤企此次购买的河北省产能置换指标,回本省后可以按照130%的比率用来进行产能置换。也就是说,买1万吨可以顶1.3万吨用。因此,表面上买1万吨置换指标用了181万元,实际上是买了1.3万吨。对于购买指标的企业来说,置换指标的实际价格是181万元/1.3万吨=139.2万元/万吨。 各地煤企因何有竞价积极性 即便是139.2万元/万吨,还是超过了根据中央奖补资金测算的128万元/万吨的理论价格。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当前煤价处于稳定水平,煤矿盈利能力普遍较强。煤价高、盈利多,这是各大煤企积极进行产能置换的前提。 其次,需要进行产能置换的煤炭产能太多。保守估计,按照相关政策要求,需要进行产能置换的主要三类煤矿完成产能置换所急需的置换指标至少有5亿吨。 再其次,可供用于产能置换的指标相对较少。按照国务院去产能计划,2017年将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最后折算为产能置换指标估计不足1亿吨。从近两年累计退出的煤炭产能看,折算为产能置换指标总计不足3亿吨。这与需要进行置换的煤炭产能相比,明显偏少。 在煤价稳定的情况下,部分煤企为了尽快落实产能置换、让已经形成产能的煤矿尽快释放产能或者实现产能核增,因此以较高的价格购买一些产能置换指标。此举不仅对企业来说是可行和划算的,而且有利于推进去产能任务的落实。 声音 河北省发改委副巡视员高俊钊: 这是河北省推动市场化去产能的开创性尝试。 在获得58家关闭退出煤矿同意的前提下,先将交易标的在网络媒体发布转让公告,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产能指标竞买方,再由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采用网络竞价的方式确定最终购买方。此交易方式在全国属首创,具有标杆意义。 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场监督处处长岳士侠: 这种形式叫公开挂牌、网络竞价。 公开挂牌是从6月8日到6月14日,这7天征集到9个购买方。我们为9个购买方安排了9个全封闭的竞价室。 冀中能源科技部主任科员张振芳: 多数参与交易的企业收益高于预期。通过交易,企业能获得一部分资金,并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安置矿井人员、关闭矿井等,从而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山西省某煤炭企业负责人: 参与本次竞价会,我们一次性就购买到了企业扩建所需的产能指标,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 中宇资讯煤炭分析师: 此前各地对煤炭产能置换大多抱着观望的态度。此次河北对煤炭产能置换指标公开竞价,并明确了交易办法,这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减量置换具有借鉴意义。 |
煤炭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人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煤炭人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煤炭人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煤炭人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上一篇:宋振骐:推动煤炭安全高效生产和.. | 下一篇:蒙煤何以“兴风作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