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人讯:1月6日,2021年北京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刘合在会上作了题为“双碳目标约束下能源发展形势研判与挑战”的报告。
刘合表示,煤电全天候可持续发电的特性,注定其在储能设备无法大规模商用之前,仍将承担保证我国电力稳定供应的重任。
在报告中,刘合认为,碳中和目标及油气消费变革面临的风险及重大管理问题,都需要我们开展系统研究,阐明油气消费规律,系统揭示油气消费结构变化对绿色发展、经济转轨和能源安全系统的影响机理,推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深度交叉,服务新时代能源战略实践,为大气污染防治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从目前来看,我国对油气消费规律与绿色发展机理的研究还比较欠缺,低碳导向背景下的油气消费预测还存在精度差,碳排放约束下油气消费可持续系统发展路径约束大,碳达峰碳中和区域协同路径优化复杂。
例如,“我们要研究油气消费与人类活动影响下碳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阐明气候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变化趋势;要基于油气消费结构特征,分析低碳背景下的油气消费影响要素及其关联机制。”刘合指出。
因此,在双碳目标约束下,我们能源发展要注重清洁内涵、安全内涵、低碳内涵和高效内涵。例如所谓清洁内涵,是指能源开发利用全过程,要力求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在安全内涵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新能源在发电过程中受季节性和气候影响巨大的特点。世界上没有任何地区可以百分之百由可再生能源供电,即便是能源转型‘起步早发展快’的欧洲,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靠前的英德等国,也频现‘电力危机’。2020年欧洲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占比24%,而化石能源占比仍高达36%。”刘合说。
刘合指出,煤电全天候可持续发电的特性,使其在今后一段时间仍将承担保证电力稳定供应的重任。相对来说,天然气集多融性、低碳性和灵活性等多重优势,是助推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首选能源。
202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左右,节能提效潜力巨大。刘合指出,我国要努力提高能源生产、转化、利用的效率。“如果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可减少消耗13.8亿吨标煤,并可大幅减少约35.8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刘合强调,双碳目标下,要警惕非系统减碳操作引发的系统性破坏、警惕不切实际的能源转型可能带来的能源危机、警惕急功冒进减碳操作引发的经济刚性破坏、警惕无视“双碳”科学性的“摊牌式”减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谋划最优的战略路径,做到降碳和发展并行不悖。”刘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