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安联合煤化项目正在开展‘奋战100天,确保总目标’专项劳动竞赛,重点督促承包商计划落实,紧盯设备到货,争取5月底前所有设备到现场,二季度完成计划投资。当前,各个项目建设协调配合、稳步推进,确保年底前煤化工项目主体装置建成中交,明年6月打通生产全流程。”皖北煤电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袁兆杰说。 中安联合公司是由中国石化长城能化公司与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均股合作设立的大型煤化一体化项目,是中国石化煤化工业务标志性项目之一,是安徽省政府报告中要求年底前建成的重点工程。煤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可研批复总投资267亿元,其中煤化工项目202亿元,煤矿项目65亿元,主要建设煤制170万吨/年甲醇及35万吨/年线性低密度聚乙烯、3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配套煤炭资源8.56亿吨,可采储量4.06亿吨,建设400万吨/年煤矿。 组织万人会战加速建设进度 5月的淮河大地,晴空万里、阳光炽热。位于安徽省淮河北岸的中安联合公司煤化工项目数十个建设工地上,彩旗招展、上百辆工程车轰鸣奔突、纵横驰骋,上万名工人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一派大干快上、只争朝夕的景象。 日前,中安联合积极组织力量,趁天气睛好之时,全力以赴投入工程项目建设中去,力争在梅雨季节来临之前,把地面硬化工程建设完毕,为全年任务的完成打下坚实基础。现在,每天在煤化工工地的建设者近万名。 截至目前,煤化工项目总体进度完成62.52%。76个主项全部开工,建成中交4个。项目计划2018年8月30日热电锅炉点火;2018年底实现主装置建成中交;2019年6月30日打通全流程。 同时,煤化工生产准备稳步推进。生产准备纲要完成编制,公用工程试车方案初稿已上报工程部,总体试车方案正在编制。业务外包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高盐废水处理技术方案已经明确。 中安联合煤化工项目2014年3月开工建设,项目建设所需的规划、备案、环评、安评、能评、取水、职业卫生评价等24项重要批文均已全部获得。煤化工项目按照中国石化建设项目“3557”管理体系要求,紧扣安全、质量、进度、投资、合同等“五大控制”目标,精心组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产品路线高端效益值得期待 “项目建成投产,效益是值得期待的。”中安联合副董事长、总经理施华彪说。中安联合煤化工项目投产后的主要产品是聚乙烯聚丙烯和乙二醇。据最新调研,目前,我国聚烯烃自给率只有65%,35%需靠进口。乙二醇2017年全年消费1550万吨,国产乙二醇只有700万吨,缺口也很大。现在这两类化工原料产品均为高附加值煤化工产品。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将实现较好的盈收水平。这对以煤为主业的皖北煤电,进军煤化工产业,实现转型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此外,中安联合项目还独具天然优势。煤化工项目一期是煤制170万吨甲醇转化烯烃项目,南靠淮河,北靠阜淮铁路线,与中安联合项目之一朱集西煤矿直线距离约27公里,水路运输距离约80公里。项目水资源充沛,交通运输便捷。记者亲眼目睹了位于淮河北岸并列的四个专业码头基本建成,正在铺设连接码头与厂区的管线与管路。 省政府高度重视聚焦产业转型升级 据悉,安徽省政府与中国石化已经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将淮南煤化工基地纳入中国石化产业布局规划,在淮南整体形成百万吨煤制烯烃、百万吨煤制乙二醇建设规模。在抓紧推进煤化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同时,开展二期煤制60-100万吨/年乙二醇,落实建设条件。同时,统筹规划、总体布局,共同打造淮南煤化工及化工新材料基地,使之成为中国石化转型发展的示范工程。 中安联合的一期产品主要为聚乙烯和聚丙烯,安徽又是汽车工业、家电生产基地,对烯烃类化工产品原料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再者,中国石化以雄厚的技术实力,投资10多亿元,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SE东方炉,使中安联合煤化工项目突破了长期以来淮南煤不适用于煤化工的技术瓶颈,对淮南煤的综合利用,对淮南地区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龚乃勤介绍说:“皖北煤电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履行股东方责任,持续加大中安项目建设力度。并要求中安联合现场经营班子要进一步细化任务分解、明确工作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项目按时建成投产。同时,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抓好项目建设的同时,切实做好安全环保工作。” |
煤炭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人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煤炭人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煤炭人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煤炭人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上一篇:山西推动煤层气探矿权延续 | 下一篇:现代煤化工将成皖北“新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