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安全正面临巨大风险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未来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前景并不乐观,我国能源安全已经面临着严重威胁。据估计,我国能源消费到2035年以后可能会实现零增长。届时能源消费量将达到43.6亿吨石油当量。在能源消耗快速增加的同时,国内对石油的需求也在同步急剧地增加。2003年,我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在2009年已超过了50%的警戒线,2009年之后的4年里,石油对外依存度依然在逐年上升。这表明我国石油消费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生产的增长速度,我国需要严重依赖进口石油解决国内的用油问题。对国际石油供应的过度依赖已经使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着巨大风险,能源安全形势可谓日益严峻,对此应格外重视并积极寻求应对之策。 依靠煤炭资源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要解决好我国的能源安全,将石油对外依存度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唯有如此,我们才不至于受制于人。而解决石油高依存度的应对之道不外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 所谓开源,主要指增加国内的石油产量,同时还要通过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开发国外的能源资源;同时还要积极寻找和使用各种替代能源。而节流则主要是指节能降耗,关键是要提高能源的经济效率,提倡节能优先的能源战略等。这些开源或节流的举措对解决我国能源安全无疑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开源和节流多头并举,但是也不能不分主次,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展开。 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费一直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三者总消费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93%左右,目前我国水电、风电、核电及其他新型能源的开发和推广还有很大困难,估计近期内这种困难局面不会有大的改变。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只能围绕着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三种能源来解决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是结构明显失衡,煤炭占92%、石油占2.9%、天然气占0.2%、水电占4.7%,表现为“多煤、缺油、少气”的禀赋特点。按照2007年当年各种能源的消费量来进行静态计算,我国石油基础储量只能消费8年多,天然气基础储量只能消费46年,煤炭基础储量则能消费126年。 可见,我国石油资源非常有限,不可能完全靠国内生产。而石油价格属于资本定价,定价权被欧美金融和石油巨头掌握,所以过度依靠进口必然会面临巨大风险。加之我国天然气的情况与石油类似,因此要真正解决我国的能源安全,只能围绕着煤炭来做文章,这符合我国国情,也是因地制宜的明智之举。 根据我国能源禀赋特点制定以煤为主的能源安全战略 当前,世界能源消费的基本趋势是用石油和天然气来替代煤炭,2010年,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天然气、煤炭所占比重分别为34%、24%、30%,而同期我国石油、天然气、煤炭所占比重为19%、4.4%、68%。这说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的整体趋势相比存在着很大差异,主要体现在我国煤炭消耗的比重相当之大。这既有历史原因,同时又受我国“多煤、缺油、少气”的客观条件所决定。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和依据这一客观条件来制定我国的能源战略,从而提升国家能源安全水平。 可以想象,假设有朝一日我国也把煤炭消耗的比重控制在目前国际水平30%左右的话,那么为替代这40%的煤炭消耗,石油、天然气和其他替代能源的供给将会承受巨大压力。石油对外依存度不仅难以下降,反而还会出现更大增长,能源安全风险将会更大。 我国是煤炭大国,煤炭资源量达到5.57万亿吨,如果我国坚持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消费结构,则可以有效地缓解国内能源供给压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并支撑百年以上的经济发展。可见,只有依靠煤炭资源才是解决我国能源安全的可靠途径,这虽然与国际趋势不太相符,但却最适合我国国情特点。 总之,为了给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而可靠的能源保障,未来很长时间内我国能源安全应该立足于煤炭,我国应该尽早回归并坚持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战略,同时还必须集中力量攻克煤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难题,必须注重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对煤炭高效环保的利用。只有解决好了高效环保利用煤炭的问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战略才能取得真正成功。 坚持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消费结构与低碳环保的理念要求并无冲突 煤炭本身是一种高碳能源,不合理地开发利用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但是在我国坚持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消费结构与低碳环保的要求不仅没有实质冲突,反而会促进科学高效地利用煤炭和加强环境保护,这是我国国情所决定的。 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历史原因和现实情况决定了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即使不强调以煤为主的能源战略,我国发展也离不开煤炭。而只要还在使用煤炭,就必须不断加强煤炭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技术升级和工艺改造,走两低一高(低能耗、低碳排放和高能效)的发展之路。现在如果一旦明确了以煤为主的能源战略,那么技术进步和升级改造的步伐只会加快而不会减慢,因此会更加促进煤炭资源的科学高效利用,实现低碳环保的发展要求。 应从战略高度重视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 坚持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消费结构是由我国能源禀赋的特殊性所决定,是符合我国客观情况的能源战略。同时也必须看到煤炭本身是一种高碳能源,在其开采、分选、加工和利用的全过程中都存在着直接或者间接的碳排放。因此,在坚持以煤为主的能源战略的同时,还必须注重通过技术进步使煤炭产业走低碳之路,实现煤炭的高效利用和清洁开发,创造更多的绿色GDP。 为此,应该从煤炭产业端头的生产环节和末端的消费环节共同入手,在技术、工艺等方面寻求大胆突破和提升。煤炭端头的生产环节主要包括煤炭的生产、运输、洗选等运行过程。在这一环节,采用清洁煤炭生产技术非常关键。煤炭末端的消费环节包括两个过程:煤炭作为燃料的燃烧过程和作为原料的转化过程。其中煤炭的转化过程主要指发展现代煤化工,即在加强污染控制、最大限度降低有害物质释放的前提下,采用技术手段把煤炭作为原料转化为气、油及其他化工产品。 发展现代煤化工可以提高煤炭的产能利用率,有助于延伸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更重要的是,因为将一部分煤炭转变为油气,可以缓解国内的石油需求压力,增强我国能源战略储备能力,对于提升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我国应该从战略高度来重视和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 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应坚持三个原则 第一,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要坚持“技术性”原则。 所谓“技术性”原则是指发展现代煤化工必须紧密依托和充分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现代煤化工是科技含量非常高的产业,概括而言,它的技术体系是以煤气化(000968,股吧)技术为龙头、以碳化工技术为基础,同时包括合成制取各种化工产品和燃料油的煤炭洁净利用技术。煤气化技术是制约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关键。为促进煤化工领域新技术的研发和新成果的转化,国家应制定相应的奖励或扶持政策。 第二,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要坚持“一体化”原则。 所谓“一体化”原则主要指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的煤种煤质特点,充分利用、整合、集成现有的先进技术,创建以煤气化为核心、多单元优化组合、多产品产业链集成的煤化工(煤制油)能源产业系统。现代煤化工需要紧密依托煤炭资源的开发,并与其他能源、化工技术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要坚持“规模化”原则。 所谓“规模化”原则主要指发展现代煤化工应以建设大型企业为主,包括采用大型反应器和建设大型现代化单元工厂。在建设大型企业的基础上,形成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及基地群。每个产业基地应包括若干不同的大型工厂,相近的几个基地组成基地群,成为新的重要能源产业。 乐观看待煤化工产业所面临的资源与环保压力 现在煤化工产业通常能耗较高,对资源和环保的压力都很大。对此,我们应该站在现代煤化工产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视角,乐观地看待目前存在的问题,相信技术进步的作用,积极探索可行的解决方案,切忌因噎废食或削足适履。 事实上,煤化工工艺过程中所产生的都是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因其浓度高反而易于搜集和处理。与火电行业相比,其捕集成本只有电厂的一半左右。所捕集的高浓度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强化采油或其他商业用途。而其产生的硫化物经脱除后,可直接回收加工成硫磺或其他硫产品。 另外,在煤化工项目的总用水量中,化工工艺消耗的水不足20%,80%以上是循环冷却水的消耗。我们可以通过工艺和技术的途径来减少这些冷却水的消耗。至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也可以全部回收利用,做到污水零排放。 从宏观层面统筹规划调控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 为了促进现代煤化工产业良性发展、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国家应根据其“一体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要求,从宏观层面就产业发展、布局等问题进行统筹规划,综合调控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产品及产业链的整合、市场布局、交通运输、工程投资等诸多方面。 此外,现代煤化工项目是人才、技术、资金密集型项目,投资风险大,目前无论是产品方向、工艺路线、技术装备,还是运营管理、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为引导鼓励产业良性发展和约束企业行为,国家还应尽早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制度等。 总之,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是坚持以煤为主的能源战略的重要体现。从长远来看,它对于我国实现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 |
煤炭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人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煤炭人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煤炭人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煤炭人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上一篇:晋煤集团煤化工总氨产量连续第七.. | 下一篇:新疆天业等离子煤制乙炔获国家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