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全国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煤炭人讯:1月9日上午,集团科技创新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会议..
刘键一行到河北省自然资源厅走访交流刘国强参加煤炭人讯:1月..
煤炭人讯:2024年12月31日,在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指导..
今日煤炭
探索地下黑色宝藏,这位80多岁的“煤炭院士”仍在一线奔波
2020-07-09 09:46:42   来源: 科技日报

      煤炭人讯:“我要为光荣的煤炭事业奋斗终生”。

  作为中国煤炭领域的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85岁的山东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实用矿山压力理论学派的创始人宋振骐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怀揣着在祖国建设事业中大显身手的壮志豪情,如今,宋振骐依然在全国各地奔波,奋斗在自己一生喜爱的“矿山”“煤井”的科研、生产、教学一线。


  虽已是耄耋之年,宋振骐的工作日程表仍然满满的:今年6月以来,出席GB/J-SDL科学实验室综合项目专家咨询会;在“科技与金融助推淄博新动能提升暨‘双招双引’恳谈会”上作《创新驱动与智能制造》主旨演讲;参加中国矿业知识产权联盟工作汇报视频会议;不久前,到枣庄矿业集团、临沂矿业集团、宁夏煤业集团等现场指导……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宋振骐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方面的研究,使我国的采矿科技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他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煤炭科技功勋等荣誉称号。
  “向一线要解决难题的方案”
  大学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宋振骐留校任教。他没有安于做象牙塔里的教书匠,而是带学生下矿井劳动实践,在一线发现解决制约生产的一个个瓶颈问题。
  一次,宋振骐参与抢救被顶板埋住的工人时,萌发了向矿山压力抗衡的念头。
  此后数十年,他深入峰峰、平顶山、淮南、开滦等矿区现场实践,不断探索着矿压之谜。宋振骐听说开滦范各庄矿为搞“三下”采煤,曾从地面往下打了十个钻孔,每个孔十多个测点,测出了大量数据,他如获至宝。有一年夏天,他带领16名学生到范各庄矿实践。利用这些珍贵的资料,带着学生日夜苦干两个多月,分析了十几万个数据,摸到了岩层运动的规律。随后,他写了“范各庄矿上覆岩层运动的基本规律”论文,奠定了他的矿压理论基础。
  宋振骐说,生产一线就是他最大的实验室,这是开展研究的宝地。
  兖州第一对南屯煤矿发生近百米工作面塌垮的大事故,宋振骐不顾顶板来压时刻惊雷般的声响和塌垮危险,抢夺并整理分析了30多万个顶板活动数据,终于摸清了开采顶板运动的规律,找到了需要控制的岩层范围和控制的办法;南桐矿务局鱼田堡矿五年垮塌工作面总长达3000多米,严重威胁生产,宋振骐深入现场实测研究,改变了支护方式和支护手段,排除了长期不断的顶板事故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哪里有危险,宋振骐就到哪里去学习和锻炼。在林西矿研究的时候,地层深处突然响着如雷般“咣咣、嘎嘎”的“板炮”声,这是顶板来压的征兆。在学生和工人们紧急撤离到安全地点后,宋振骐却向老塘爬去。有工人喊:“宋老师,不能冒这个险!”他顾不上回答,仍坚定地往前爬,一心要得到的正是来压这个关键时刻的数据。事后,宋振骐说:“此时冒险正是为了千万个矿工今后的安全。”
  在矿井采场这个“天然实验室”里,宋振骐摸爬滚打了60多年,他和同事带领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的足迹涉及全国相关局矿。通过长期煤矿生产的实践和大量矿山事故案例的分析,宋振骐提出了以研究岩层运动为中心的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在指导我国煤矿生产和重大事故灾害控制方面取得了国际领先的成就。宋振骐的矿压理论被认定为先进的科学理论体系近40年来,被国内外广泛推广应用。他先后应邀到美国、德国、日本、波兰、瑞典等国家参加国际会议和进行讲学活动。
  被誉为“值得中国自豪的专家”
  震动全国的松树镇矿瓦斯爆炸事件已经过去40年,此事至今让宋振骐记忆犹新。宋振骐说他应邀去事故现场进行矿压观测,在成功对顶板来压进行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实现了由传统刀柱采煤方法向长壁工作面连续推进采煤方法的过渡。成功控制了坚硬的顶板,消除了瓦斯积聚爆炸等事故隐患……
  就这样,哪里有险情,哪里有难题,他就到哪里去战斗。每年,他有二百多天都在煤矿现场。在四川南桐、山东柴里、徐州义安等矿连续打了几个漂亮仗,不仅解决了那里的危难问题,而且收到了丰硕的经济成效。为此,国内外知名学者称赞宋振骐是“值得中国自豪的专家”。
  历史的镜头回到36年前,在开滦召开的全国机械化采煤会议上,时任煤炭部副部长的叶青把协助北京门头沟矿改革采煤方法的任务交给了宋振骐。
  这个矿的采煤方法不仅丢煤多、掘进率高、坑木消耗大,而且很不安全,更无法实现机械化开采。有朋友劝他:“老宋,这可是个三十多年没有啃下来的硬骨头,小心弄不好砸了牌子。”他却想,门头沟矿在首都郊区,落后的采煤方式带来的损失表现在经济上,还会表现在国家科技实力上。他表示,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
  宋振骐带队进矿。有人提出疑虑:“英国人、苏联人都没解决的难题,他们能行?”宋振骐向矿上的同志广泛宣传矿压理论及改革采煤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
  经过两个月的苦干,他们帮助门头沟矿设计和采用的长壁工作面顶板控制方案取得了成功,结束了传统刀柱式开采冲击地压频发的历史。一位矿工感慨地说:“中国人有志气,有能力,外国人办不到的,我们能够办到。”
  “奖掖人才为我国煤炭事业奋斗”
  采矿要瞄准智能制造、绿色开采、向海洋要能源……近两年,宋振骐参加了中国战略能源开采N00工法研讨会、全国首家院士团队知产联盟、SDL科学实验室综合项目专家咨询会、中国高校创新创业产业投资联盟、重大山地灾害防治技术及预警高级研修班等各类活动,在会上传授采矿相关技术。
  科学的道路永无止境,创新创造的实践永不停息,即使是退休以后,宋振骐创立院士工作站,组建创业园区,积极建言献策,奖掖后学,扶持新人。作为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带头人,宋振骐带博士生,为本科生、硕士生开办讲座,传授煤炭开采技能知识。
  宋振骐拿出自己的积蓄,设立“院士奖学金”,每年资助贫困优秀大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为祖国建设多出一份力。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如今,宋振骐正在忙着撰写《论犯错误的必然性和如何避免犯错误》一书,忙着写《关于加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建议》……他说要对得起院士和人民教师的荣誉啊。
  近年来,宋振骐又在海底采煤相关研究取得突破。在中国第一座海底煤矿——北皂煤矿诞生后,他多次给予技术支持和建议。宋振骐认为,海下采煤标志着我国煤炭资源开发进入了一个向海域进展的新阶段,对提高我国在国际煤炭技术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现在做的主要是推广无煤柱开采技术。”宋振骐介绍,“过去煤炭开采要开巷道、留隔断煤柱;现在,断顶留巷、柔性挡帘隔绝老塘的无煤柱开采技术已经成熟,极大提高回采率,减少巷道维护费用。”
  如今,宋振骐仍奔波于全国各地,为探索地下黑色宝藏的秘密继续奋斗。


煤炭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人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煤炭人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煤炭人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煤炭人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上一篇煤科院与“阿里云智能”云服务商.. 下一篇王国法院士2018—2020.7煤矿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