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全国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煤炭人讯:应急管理部党委决定:郑景奇同志任信息研究院党委..
节能环保
工业散煤治理成效初显
2019-09-11 16:40:04   来源: 中国能源报

  在全国范围内,2018年散煤削减量约6100万吨,工业领域的散煤削减贡献在72%,其中淘汰关停工业小锅炉2.3万台,削减散烧煤约720万吨;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工业窑炉专项治理、“散乱污”企业关停等措施,削减建材行业小窑炉散烧煤约3700万吨,工业散煤治理力度持续加大——近日,《中国散煤综合治理调研报告2019》(下称《报告》)给出了我国散煤治理的成绩单。

  上述报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牵头,联合中国煤控研究项目散煤治理课题组(下称“课题组”)、中国节能协会等多家机构,经实地调研、系统摸底而编写。从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削减数量、治理贡献,还是污染物排放、待压减空间等指标,工业散煤均位居首位。作为不折不扣的治理“主战场”,工业散煤值得关注。

  “好吃的肉基本吃得差不多,剩下多是难啃的硬骨头”

  我国散煤消费主要集中在民用、工业两大领域,后者用于燃煤小锅炉、小窑炉,涉及水泥、砖瓦、陶瓷等传统行业。由于产能相对落后,企业点多面广,工业散煤污染排放大、监管难度大。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综合整治工作于2017年集中铺开。记者了解到,当年仅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燃煤小锅炉的实际淘汰量,就达到10万余台。

  在此基础上,《报告》显示,治理覆盖的区域范围进一步扩大,除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其他省市也相继出台实施方案、制修订地方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8年,全国共计淘汰燃煤工业小锅炉2.3万台,相应减排颗粒物、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分别约17.2万吨、11万吨、2.2万吨。

  以行业为单位,工业小窑炉治理同步进行。例如,在量大面广的砖瓦行业,去年淘汰企业超过1万家。课题组粗略估算,仅此一个细分领域,就减少煤矸石、低质散烧煤约3030万吨。“砖瓦行业治理长期混乱,是我们困扰已久的难题。在散煤治理的带动下,行业淘汰了一大批落后产能,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从今年调研情况看,产品价格有所回升,企业效益呈现增长,反过来也给加大治理提供了可能性。”中国砖瓦工业协会副会长田延平感慨。

  不过同时,田延平坦言,今明两年进入治理的关键期,任务依然较重。“前期,好吃的肉基本吃得差不多,剩下多是难啃的硬骨头。这意味着,不能一味简单延续淘汰等已有措施。”

  同样看到“难点”的,还有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院大气污染控制研究室博士高佳佳。“随着35蒸吨以下锅炉陆续淘汰,剩余重点工作之一,是对65蒸吨以上锅炉的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工业企业与电厂所用的锅炉有区别,改造不能照搬电厂模式,而要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技术路线。但目前,对此尚无明确说法。”

  种种问题背后,《报告》总结认为,治理工作的统筹和协调性仍待加强。“散煤治理的复杂性,决定了跨部门、跨行业、甚至跨地域的必要性。工业散煤治理主要涉及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各部门虽责任明确,但因出发点和着眼点不同,主要关注自己部门的任务,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上缺乏统筹,部门之间缺乏有力协作。”

  下一阶段以小窑炉散烧煤削减为主

  “2017-2018年,民用散煤、35蒸吨以下的工业小锅炉,以及建材等行业的小窑炉治理,共计削减散煤约1.26亿吨。考虑治理进入深水区、难度加大,力度不能放松,建议今年减少散煤4500万吨,2020年力争再减3000万吨。”课题组相关负责人预测认为,在此背景下,工业散煤仍将是治理的主要领域,且下一阶段以小窑炉散烧煤削减为主。

  具体工作如何推进?《报告》建议,针对燃煤小锅炉,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两大重点区域,着重在于持续发力,以深入核查、彻底治理、巩固成效。而在非重点区域,治理要快速跟进,杜绝污染转移,“可从全面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逐步深入到建成区,淘汰2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小锅炉。”

  针对工业小窑炉,由于涉及行业多、企业散,《报告》建议重点升级相关行业的落后产能目录,与时俱进完善各行业的标准体系,加快淘汰落后、促进产业升级。“由于各地政策存在差异、实施力度不一,部分地区出现关停措施不彻底、散煤死灰复燃等现象,还有部分行业出现落后产能、污染排放的转移。在下一步治理中,应予以特别重视。”一位业内人士提醒。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总工许泓进一步表示,因不同行业的工业小窑炉情况各异,加之前期淘汰、关停等行动的影响,行业格局实际已发生改变。“这样一来,治理方案提出的措施,本身可能非常好,到了实施过程中却不是那么容易落地。在制定政策、着手治理之前,我认为,先要梳理清楚各行业的窑炉现状,据此分类施策,才能避免无章可循、盲目改造。但就摸底本身,也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

  这一说法得到田延平的赞同。他表认为,若是缺乏充分调研,可能导致政策制定频繁变动,“企业按照原有标准增加了投入、上马了设施,满足要求规范没多久,新的标准很快又加严了。尤其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可能再次面临排放不达标等情况,既影响企业自身,也影响治理效果。因此,从一开始就要做好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


煤炭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人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煤炭人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煤炭人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煤炭人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国清洁能源70年回顾与展望 下一篇河南加大燃煤散烧治理:8月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