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在全国GDP排名中,2014年,山西省排名倒数第一;2015年上半年,山西省位列倒数第二。两个尴尬的数字,足以证明山西省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困难时期。而2015年上半年,山西省内县市经济已经出现大面积的负增长,仅有4个城市实现了正增长。
因煤而兴,又因煤而困,或许是近年来山西经济发展变化最为主流的解释。
作为全国资源大省,山西拥有占全国1/3煤炭储量,仅煤炭一项就支撑着山西省工业的半壁江山,如果再算上与煤炭密切相关的焦炭、冶金、电力,这四大传统产业在全省工业总值中的占比达70%以上。而煤炭市场在经历“黄金十年”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而山西目前的经济发展到底如何,老百姓的生活又有哪些变化?没有“一煤独大”,山西经济是否就会好了呢?
家乡为山西省的青年经济学者高敏在国庆返乡时,对山西省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其将所见所闻以及个人的看法整理成了一份调查报告,原文发于微信公众号“高敏观察”,澎湃新闻获其授权进行转载,以下是全文的(一)和(二)。
国庆返乡调研(一)
山西经济有多困难?——焦虑的山西
这一年多来,山西很焦虑,从政府到民众。
各种经济数据均显示,过去一年多来,山西经济遭遇了断崖式下跌,而且丝毫没有看到好转的迹象。在8月28日山西省委省政府组织的“2015年中央企业山西行”中,省长李小鹏直言不讳的表示:“山西省的经济仍然处在最困难的时期”。
山西经济到底有多困难?面对现状山西应该怎么办?带着这些问题,借着国庆返乡的机会,笔者对实际情况进行了调研,相关所见、所想会即时上传与读者分享,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从北京到山西路程并不远,高铁开通后,最快只需要2个小时50分钟。出北京时天空还是纯粹的蔚蓝,到山西时却已变成压抑的灰霾色,一路看着沿途的风景,感到一丝沉重,浑浊的空气、冒着白烟的化工厂和四处堆放的煤炭似乎已经形成外界对山西的固有印象。
那么,山西经济到底有多困难,来看看下面一组数据:
2014年,山西GDP同比增长4.9%,较2013年的8.9%出现断崖式下跌,在31个省区市排名倒数第一。2015年上半年,经济进一步恶化,GDP同比仅增长2.7%,位列全国倒数第二。当然,虽然总体在增长,但实际上,省内县市已经出现大面积的负增长,进入衰退区间,仅有四个城市实现了正增长。
由于有地方官员反映本市GDP存在注水,财政收入相对更为可靠,笔者梳理了2015年各市的财政收入,结果让人更加悲观,80%的城市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其中,一半以上的城市财政收入同比降低15个百分点以上,降幅最大的朔州市下降了约近41个百分点。
再继续深入看看县级的统计数据,晋北农业大市忻州市下属的14个区县中,仅有3个区县财政收入实现正增长,一些传统高度以来资源的区县出现大幅下跌,如曾为全国增长最快的百强县之一的保德县,在2012年财政收入达到19.2亿元以后,2013年、2014年开始快速下跌,分别为17.8亿元和11.4亿元,2015年上半年更是仅完成4.7亿元,伴随着经济增速和财政收入起伏的是其房价,最高时候达到约6000元/平米,目前均价仅为3000元/平米,而且有价无市。成本居高不下,市场需求不足,企业利润越来越低,企业投资愈来愈谨慎,结果就是工业增加值出现负增长。而且让人担忧的是,危机并未止步于产煤县,由于房地产业衰退、煤炭周边产业不景气等原因,一些非产煤县也出现大幅度的下跌,如五寨县、神池县、偏关县等。
调研中有当地公务员反映,由于财政收入快速下降,政府无力进行投资,不少基础设施项目出现停滞甚至烂尾,财政收入的下降使忻州市14个区县均开始出现贷款发工资的情况。而且,由于经济不景气,企业用工需求不大,一些从农村进入县城寻觅工作机会的低端劳动力,出现了回流农村的现象。
再从产业来看,由于全国工业不景气,用电量持续下降,节能减排压力愈来愈大,而国内煤炭产能过剩严重,且价格较高(部分煤炭到岛秦皇港的报价竟然高于从越南、印尼等地进口的同等质量煤炭),煤炭的有效需求日益萎缩,对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山西来说,可谓打击巨大。以山西重要的煤化工基地晋中市为例,上半年,晋中市财政收入下降近19个百分点,主导产业煤炭行业(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近80%)虽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但是原煤产量今年以来持续下降,月均下降5%,洗煤数量也同比下降了1.3%,煤炭行业全线萎缩。据介休市煤炭从业人员反映,介休市原有洗煤企业170多家,目前仅有70多家,且基本为亏损运营,煤炭价格从最高时1000多元下跌到目前180元(带票)左右,还有价无市,煤矿挖一吨亏一吨。一位煤矿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往年煤矿春节期间也要不间断生产,但今年春节是他从业20多年来第一次放假,而且是放了20天的长假。国有煤炭企业情况更严重,在2010年资源整合时,为了按照政府要求吞并大量中小型煤矿,由于自有资金不足,这些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贷款,背上了沉重的负担,煤价的崩塌更是让其雪上加霜,资金断裂风险极大。调查中,某国有企业员工表示,其公司在资源整合时贷款购买了7个煤矿,当时煤炭价格正处于高位,购买价格非常高,基本上煤价只有保持在400元以上才能盈利,目前煤价已经降到成本线下方的下方,在极大的还本付息压力下,企业已经濒临破产,目前,全公司已经全员降薪,且均为贷款发工资,贷款的担保是“挖一吨亏一吨”的煤矿,如果未来几年煤炭依旧没有起色,很快授信额度将用完,企业走向破产不可避免,而这种情况,在全省各大企业均有发生。
笔者认为,自2010年国家批复山西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虽然省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转型尚没有明显效果。而自出台之日就争议不断,引起国内经济学家和他省政府反对的“资源整合”措施,目前看来,出现了重大战略失误,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总体看来,山西经济确实面临最困难的时期,而且,长远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转型,粗放式、掠夺性、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的开发模式终将被放弃,虽然煤炭的使用将保持在一定规模,但总需求将持续快速下降,对于山西来说,危机可能才刚刚开始。
焦虑的山西(二) | 困境从何而来
事实上,“经济衰退”在我国是个“新”名词,从建国后到文革结束,长时间的低水平计划经济本身已处于低谷,并不存在所谓的“衰退”。1978年后,我国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而增长奇迹般的持续了30多年,在这种趋势下,政府和民众形成了一个幻觉,似乎认为增长是理所当然,“衰退”从未也永远不会出现,所有政策隐含的前提均是“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但显然,经济规律不可违背,长期积累的风险在开始逐步释放,我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
经济衰退的山西将发生哪些问题?
山西是中国的缩影,是我国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山西形成了煤炭、化工、钢铁、水泥等主导产业,集聚了大量的就业人口,创造了大量的税收,但不幸的是,这些产业均属于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不但不受国家鼓励,而且在市场的恶性竞争下快速走向衰落,由于这些产业占到山西经济规模的80%以上,与山西经济一损俱损,如果这些产业走向衰落,可以预见的是,山西社会经济将会受到重大影响。
1、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下降
财政收入的快速下降将使政府入不敷出,特别是前几年加强城市建设导致地方债务率较高的县市,还本付息压力极大,公共事业单位的基本运行经费可能都难以保障,拖欠工资甚至高失业率将成为常态,更别说提供医疗、教育、社会保险等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有读者反映,其所在的事业单位已经出现工资的拖欠现象,不但去年提到的基层公务员涨薪到目前尚未兑现,今年的工资也仅仅只发到6月份。
2、项目烂尾、鬼城可能大规模出现
在前些年经济相对较好的时候,政府并未把钱重点投放于公共服务改善和商业环境塑造上,而是将资金投放于基础设施建设上,结果城市过度建设,不但商业环境并未改善,要素集聚能力并未提升,反而由于资金链断裂,形成不少烂尾项目。下图为介休市的双向八车道的城市街道,加上中间的绿化面积和自行车道,整个街道宽45米左右,远远超出了当地的需求,而且这样的街道还有数条。街道两旁也少有开发,调研中,一位居民对笔者说:沿线土地早已完成征地手续,原来说政府还有一些大企业总部也要搬过来,但是现在经济不好了,政府的地卖不出去,政府没钱,企业也没钱,搬迁也遥遥无期了,这个设想(新区建设)估计要黄了。
此外,不少二线城市建设了超过自身需求的住宅小区,无论到了山西哪个城市,都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建筑工地,和空无一人的居民楼,但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城镇化发展都难以支撑过量的房地产,可以预见的是,在经济下行后,将有大量的烂尾工程出现,房屋的空置率将居高不下,小县城也将形成一定范围的“鬼城”。
3、会出现企业停产、破产潮
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成本愈来愈大,利润持续下降,降薪、停产和破产的企业将快速增多,今年以来,阳煤集团等省属大型煤炭企业也已经出现拖欠工资现象,职工打趣说,要“保四争六”,即至少保证发4个月发工资,力争发6个月工资。从2013年开始,已经有不少洗煤厂、焦化厂走向关停,当然,最具有象征意义,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前山西首富李兆会的家族企业-海鑫集团,9月30日,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批准其破产。
4、银行风险进一步加大
目前山西金融机构贷款主要投向煤炭、化工、制造、电力等主导型产业,特别是一些作为当地纳税大户和支柱的上市企业,目前山西36家上市企业中,高度依赖原材料的煤炭、钢铁、化工、水泥企业达到22家,均为全国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以某煤炭企业为例,其以煤矿作为抵押贷款,但并未用于寻找其他新的增长点,而是用以支付员工工资等,一旦授信额度用完,这些资金将全部成为“不良贷款”,目前按照山西自己公布的数据,不良贷款率约为5.5%,有知乎网友说,要超过15%,但不管多少,银行已经面临着极大的风险。按照今年年初国家出台了《存款保险制度条例》,银行已经可以批产,省内的银行不但可能被煤炭企业拖累,更可能被拖垮走向破产。
5、老百姓生活水平出现明显下降
对于老百姓来说,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下降,企业岗位减少和利润减少,必然带来老百姓收入下降、失业和难以享受到优质公共服务,特别是物价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老百姓生活水平必然出现下降。
困境真的是由“一煤独大”造成的吗?
对于山西经济下行,政府和专家学者均将原因归结为:高度依赖煤炭的经济发展模式。今年年初两会省长李小鹏说:山西经济下滑,煤价下跌是短期因素,长期来看,一煤独大。
不可否认,产业单一,一煤独大,经济高度依赖煤炭,煤价波动直接决定经济增长水平,是本次山西经济“断崖式下滑”的主要原因。但笔者认为,山西面临的真正困境并不在此,山西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也并不在此。请看以下三个问题:
1、煤价高的时候,山西经济表现很好吗?
我国煤炭价格从2003年快速上升,到2010年达到历史最高值,同期山西地区生产总值排名虽有所上升,但仍然处于全国中下游,长期保持在全国第20位左右,在中部六省中一直保持垫底,且差距极大。 为此,虽然煤价的变化使山西的经济增速和绝对值有所波动,但山西长期以来落后全国其他地区的原因绝对不是因为煤价低。
2、经济减速是因为“一煤独大”吗?
再看看我国进入新常态后,哪些地区率先减速,以2015上半年数据作为参考,可以看到,我国北方地区普遍陷入衰退,很奇怪是不是?为什么衰退的地方都集中在北方?这些地区包括东三省、山西、陕西北部、青海、新疆、内蒙古,有“一煤独大”的区域,有制造业独大的区域,有没有煤的区域。以此看来,“一煤独大”并非经济减速的“充分必要条件”。
3、没有一煤独大,山西就会发展好吗?
在山西,并不是所有城市都有煤炭,都依靠煤化工,但实际上,除了集聚了大量人口的省会太原经济一直保持相对较快增长外,其他没有煤炭的县市经济表现也欠佳,以运城市为例,经济规模在全省排名中游,人均生产总值排名倒数第二,2015年上半年GDP和财政收入增速均为负值。那么,这个观点也不成立。
那么,经济衰落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让我们扪心自问,如果山西没有煤炭,在山西目前的经商环境、政府管理模式和导向等条件下,山西经济会好转吗?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上半年经济增速较低的地区的共性是: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计划经济思维严重、市场高度垄断、缺乏有效竞争。这些地区经济被大型国有企业绑架,政府将资源一味的倾向国有企业,当地经济的好坏完全依赖于大型国企的盈利情况,而这些国有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不足,创新改变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足,在全球化推动下的市场竞争中很快便成为牺牲者,于是,地方经济也开始走向衰落。
为此,笔者认为,山西衰落的根本原因不是煤炭,有煤也好,无煤也罢,只要可以集聚优质的经济要素,只要市场可以自由竞争,经济就不会缺乏活力,山西经济走向衰退,表面看来是因为“资源依赖型经济”,但其根本原因是政府没有创造出“要素集聚和良性竞争的环境”,市场要素集聚能力较差,经济缺乏活力。
全球化势不可挡,任何城市、任何产业都难以独善其身,都将主动或被动的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煤炭等资源能源和其他产业都一样。政府的主要作用不是规划什么产业,事实上,产业和创新不是政府规划出来的,是市场要素根据区域资源禀赋自然选择出来的。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加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市场竞争,给予民营资本更大的支持,提高区域优质经济要素的集聚能力,以促进生产创新,推动本地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地方提升,保障区域经济的活力。
这才是山西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