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经济 -> 高层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李伟:建议加强迎峰度夏煤炭资源统一调配管理,打破跨省区保供物流“壁垒”
关闭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山东能源集团是全国唯一一家拥有境内外四地上市平台的大型能源企业,煤炭产业国内外产能3.4亿吨/年,产量位居全国煤炭行业第三位。

作为以煤炭、化工、电力等为主导产业的传统能源企业,对跨界新能源持什么态度?对于新质生产力有怎样的理解?在行业中推广应用AI大模型还面临哪些困难?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对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兖矿能源集团董事长李伟进行了专访。

李伟表示,新型工业化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它是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以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重点的工业化进程。

在他看来,我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以新型工业化打造新质生产力正当其时,必须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应对复杂严峻形势的必然要求。”

新型工业化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NBD:您认为应该如何把握以新型工业化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

李伟: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以新型工业化打造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特征鲜明。

一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共同内核。新型工业化之“新”与新质生产力之“新”都新在发展理念。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动力基础和核心内涵。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新质生产力,就是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二是以高质量发展为价值导向。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型工业化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粗放型发展路径的一种超越。只有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更好统筹速度与质量、效率与效益、发展与安全、经济与环境,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构筑强大物质技术支撑。

三是以创新驱动力为关键引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内驱力,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实践充分证明,新质生产力在任何一个环节“裂变”,都能产生辐射拉动作用。必须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跨界融合,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搭建一体化产业支撑平台,打造上下游产业集群新高地。

四是以产业新质态为培塑重点。新型工业化强调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新质生产力更加注重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尽快摆脱传统发展方式,实现从成本价格竞争、数量规模扩张、低端分工嵌入的初级发展质态向质量品牌竞争、精致精益增长、链条协同布局的高级发展质态转变。

国有企业要抓好科技创新

NBD: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企应该怎样发挥产业引领、科技创新、安全支撑这“三个作用”?

李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以新型工业化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高度相关,必须深刻领会国有企业发挥“三个作用”的精神实质,在企业改革发展具体工作中紧抓落实。

一是抓好科技创新这个核心。科技创新决定着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作用发挥,没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就无从谈起。要抓住推进新型工业化关键,以科技创新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聚力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颠覆式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二是把握产业控制这个关键。产业竞争力关乎国家竞争力,只有持续推动产业升级,才能不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既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要注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以重大前沿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着力“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形成全新产业生态链;未来产业要以科技含量高、绿色发展足、产业关联强、市场空间大为方向,抢占新赛道,塑成新优势,尽快实现产业化。同时,要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改力度,优化布局结构,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筑牢安全支撑这个底线。安全生产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NBD:尽管煤炭在能源结构中仍然扮演着“压舱石”的角色,但新能源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化石能源企业跨界新能源似乎也成为一个必选项。对此,您怎么看?

李伟:当前,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方兴未艾,我国正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特别是“双碳”目标背景下,减碳是大趋势,但是碳减排必须要建立在能源安全的基础之上,短期内煤炭依然是我国能源安全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仍将继续保持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

因此,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优化组合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做好煤炭清洁低碳高效开发利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符合当前基本国情、基本能情的必然选择。

场景碎片化使得工业AI难以规模复制和推广

NBD:我们关注到,去年7月,山东能源携手华为发布了矿山领域商用人工智能模型,也是全球首个商用于能源行业的AI大模型。目前,该AI大模型的应用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要在行业中推广应用是否还面临一些困难?预计什么时候可以在行业中大规模应用?

李伟:2023年7月,我们与华为联合发布了矿山行业首个AI大模型,将AI场景落地周期由2个月缩短为2周,AI精度比传统小模型提高10%、训练效率提高85%,初步形成煤矿人工智能开发应用的产业化能力。

不过,也要看到,目前要在行业中推广AI大模型,还面临一些困难。具体而言,主要有三点:

一是场景碎片化问题,工业领域内各细分行业高度碎片化和差异化,工业AI难以规模复制和推广;

二是数据积累时间长,目前工业场景因数据基础差、结构不统一,数据壁垒严重,数据共建共享、数据产权界定等机制不完善,导致数据规模和质量无法有效支撑工业AI模型训练;

三是产业化路径长,煤矿现场场景多、设备多、厂家多,缺乏行业标准规范,协调起来比较困难,端到端完整解决方案的产业落地周期比较长。

目前,在智能化煤矿建设、煤矿安全管控等领域已经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解决方案。该AI大模型已经在集团内外部实现35个矿井的落地应用。2024年,正在加速实现更多场景、更多矿井的大规模应用。

加快推动传统煤炭企业向新能源企业转型发展

NBD: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您今年主要关注什么话题?

李伟:作为能源企业的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始终关注能源、心系能源。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为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结合企业实践,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围绕能源安全、能源结构优化、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我提出了四项建议。

具体而言,一是加快推动传统煤炭企业向新能源企业转型发展。传统煤炭企业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但转型发展愿望迫切、任务艰巨,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逐步发挥煤炭企业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新能源作用。支持煤炭企业在矿区塌陷地建设集中或分布式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项目,简化新能源调整征用地手续;支持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分配海上风电等新能源开发指标;支持推动山东省外能源基地开发建设。

二是加强全国煤炭资源调配应急管理,保障能源供应安全。能源消费以煤为主是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加强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有利于增强供应保障能力、充分发挥煤炭对于能源安全的战略作用。建议建立全国煤炭资源统一调配“大市场”,加强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保障期煤炭资源统一调配管理。打破跨省区煤炭资源保供物流运输“壁垒”,建设综合型煤炭物流、储备基地,多式联动,加强全国性煤炭物流资源协同,保障区域性煤炭应急需求。深入推进煤电与新能源等跨界合作,着力打造“多能互补”“循环经济”能源安全保障体系。

三是深入开展数字化转型,以数实融合推动煤炭行业新型工业化。这是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背景和趋势下的必然选择,也是煤炭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议由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联合,建立行业性数据要素市场,提高数据开发利用效率。由行业协会牵头,建立数实融合技术创新平台,发挥协同创新优势,改变煤炭行业重复投入和投入缺失叠加造成的资金链与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效率较低的现状。由相关部门牵头,围绕煤炭全产业链的数字化环节,协同上下游企业共同解决数字化技术、标准、平台、协同等问题,构建煤炭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良好生态。加强对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降低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同时,加大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煤炭行业创新应用的支持力度,在产能释放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四是优化煤炭供给结构,保障市场健康运行,助力经济平稳高效发展。从2023年煤炭生产、消费数据来看,受进口煤量增加、国内产能持续释放和需求增长放缓的影响,煤炭供应紧平衡状态已经打破。建议持续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落地,拓展增量,提升优质煤炭资源的集中度和掌控力度;优化存量,加快释放优质煤炭产能;发挥煤炭中长期合同能源安全保障的压舱石作用,推动大型煤炭企业与大型用户建立点对点直供模式。完善“有控有进”的煤炭进口动态调节机制,在有效发挥好进口煤补充调节作用前提下,适度控制煤炭进口总量规模和节奏速度,促进煤炭产业健康平稳运行。

每日经济新闻


发送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相关阅读
内容加载中……